首页 > 专题专栏 > 商务乡村振兴(电商扶贫) > 电商扶贫简报

电商扶贫的“台前样本”

来源:本站 时间:2019-01-25 点击数:

 

河南电商扶贫


2018年第13

(总第13期)

 

河南省商务厅电商扶贫办                 20181127

                        

 

(编者按:谈起电商产业的发展,濮阳市台前县县长王俊海信心百倍。他说,“电商产业与脱贫攻坚实现深度融合,不仅能为特色农产品打开销路,促进农民增收,还能培育、升级主导产业,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电商扶贫的“台前样本”

 

濮阳市台前县马楼镇吴楼村贫困户吴章超做梦也没有想到,电子商务会彻底改变他自己的生活。

吴章超只有初中文化,没有致富技术和致富门路;又因为体格瘦弱干不了重活,也不能外出打工,整天在家无所事事。“别人都发了家,俺只能在家无所事事,当贫困户,还娶不着媳妇。”回忆从前,吴章超想着就落泪。2017年年初,吴章超参加了县里举办的电商扶贫免费培训班。之后,他买了台二手电脑,在网上注册了淘宝店,尝试网售汽车零部件。起初,他骑着自行车到附近的马楼镇汽配商贸市场赊欠几件,一周不过三五单,能挣几元十几元。后来,他做起网络推广,订单逐步增加,现在每天接单五六十个,有上百元的收入。靠着电商,吴章超不仅实现了脱贫致富,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汽配电商达人”,还赢得了理想的婚姻。

“轻松一点,网络销售订单源源不断,滞销的产品变热销了。”谈起电商平台对自己的改变,马楼镇黄那里村民黄冲感受非常深刻,“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都变成了现实” 。黄冲的加工厂主要生产成人围兜等产品,销路一直不畅。为此,黄冲大胆“触电”,开展“线上”产品营销。通过“电商+工厂+贫困户”方式,他已开办5个网上店铺,年销售额达200余万元,安置13个贫困户就业,成为当地电商扶贫的典范。

“俺以前想过干电商,但没好平台,也没机会。”打渔陈镇马楼村贫困户马怀申说。直到他参加了县电商办组织的培训,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才在电商平台建起3个网店,“经营效果很不错,俺不仅赚到钱,还变成了电商带头人”。

像黄冲、贫困户马怀申和吴章超等这样的“电商达人”,在台前县比比皆是。据统计,截至目前,台前县已发展电商企业家300余家、农村网店4800余个,电商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台前乡村刮起“电商创业潮”。

“电子商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谁抓住了电商产业的发展,谁就能抢占快速发展的先机,脱贫攻坚战也更有底气。”台前县委书记常奇民说。

面对新机遇,台前县积极行动,将电子商务列入重点培育发展事项,使电子商务成为实施精准脱贫、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举措,实现“弯道超车”的突破口。

围绕羽绒及服饰、汽车零部件、相框等优势产业,台前县采取“实体+电商”的销售模式,促进传统企业的改造升级,提升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抓住政策优势,台前县高标准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并打造汽配馆、羽绒馆、相框馆等电商基地。以此为依托,台前县已经形成覆盖全国的汽车零部件销售网络,羽绒及服饰产品出口欧美等地,相框销量占全国“半壁江山”。已成燎原之势的台前电商,有力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增长。

“产业茁壮成长的同时,电商扶贫之路也越走越宽。”县电商办主任付纯灵说,“台前县是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樱桃、小杂粮、鹅蛋、黑猪肉等64种农产品,通过淘宝、天猫、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走出台前,卖往全国,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据了解,全县已开设9个乡级农村电商扶贫服务站和280个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站,构建起资源共享、覆盖广泛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实现“乡乡有网店、村村通快递”的良好电商生态。

台前县打渔陈镇周庄村“扶贫车间”,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实现了企业效益翻倍增长,提供就业岗位60个,其中贫困群众26人,人均月收入约2000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吕国伟是某电商平台台前县运营中心的负责人,他采取“电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35名贫困户就业,户均月收入能在2000元以上。而农业合作社生产出樱桃、玉米等优质农特产品,通过各大电商平台可以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我们已与3家台前县的农村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将当地的农村土特产收集起来,拍照、配文字,再发布到网上,帮助老百姓把东西顺利卖出去”吕国伟说。

台前县还通过开设免费电商培训班,帮助贫困户对接电商平台,学电商、用电商,既推进电商产业发展,又引领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台前县已组织99期公益电商培训,700多名贫困户由“门外汉”变成“行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