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商务乡村振兴(电商扶贫) > 电商扶贫简报

开封市:构建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 打造减贫脱贫增收新引擎

来源:本站 时间:2019-07-30 点击数:

 

河南电商扶贫


2019年第12

(总第29期)


 

河南省商务厅电商扶贫办                 2019730

                                       

 

 

构建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

打造减贫脱贫增收新引擎

 

(编者按:在脱贫攻坚这场时代大考中,电商扶贫打通了开封市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不仅鼓起了群众的“口袋”,也丰富了群众的“脑袋”,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动贫困群众更加主动、自信、坚定地走上脱贫致富路)。

开封市农业种植历史悠久,农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种植区。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19年首批88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河南省共有58个农产品入选。其中,开封市的开封菊花、祥符区花生、杞县大蒜、通许小麦、尉氏蒲公英等12个农产品入选,占全国总数的13.6%,占全省总数的20.7%,位列全国第一。但是, 如何让线下好产品变成网上畅销品,让好的农产品卖上好价钱?开封市抢抓农村电商发展的大好机遇,促进县域特色农产品依托电商渠道实现集中上行,放量上行,让贫困户带着自家农产品顺顺溜溜地上网“赶集”,蹚出了一条独特的脱贫致富之路。

电商扶贫显身手,产品“上行”不用愁。截至20196月底,开封市农村电商企业近2000家,个体电商户1000余户。全市累计建成县级电商扶贫公共服务中心6个,乡镇电商扶贫服务站98个,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点2600个,电商扶贫服务站点累计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375个。据市商务局统计,上半年全市通过淘宝、拼多多、京东、自媒体等电商平台销售大蒜1580万斤,蒜薹520万斤,土豆200多万斤,鸭蛋、皮蛋、鹌鹑蛋1.15亿枚,实现农产品上行销售额9.36亿元,其中实现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销售额4.08亿元,带动全市贫困户增收1000多万元。杞县、祥符区、通许县、兰考县等分别围绕本地特色产品在淘宝、京东、阿里九九商城、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设了地区特产馆、扶贫馆,尉氏建设尉氏县电子商务扶贫平台销售地方农副产品。电商企业在淘宝、苏宁易购、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助农扶贫网店180多个,上架特色农产品300多种。兰考的五农好酱、尉氏的田誉利鸭蛋、杞县的金杞牌大蒜、祥符区的汴都铺子杂粮粥、通许的脱毒红薯……一个个农村电商分拣车间,农特产品分拣、打包、发货,到处是一派加班加点的忙碌景象。“之前一直发愁红薯种出来没销路,没想到大热天不用去大市场,红薯就能卖到全国各地,还能卖上好价钱。”723日,开封市祥符区范村乡杨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好学提起“网上卖红薯”笑逐颜开地说。半个月前,陈好学种的沙地红薯喜获丰收,上午6000多斤红薯在田间地头被电商公司采购装车,下午经过分拣、包装就快递发往全国买家。按照河南省田誉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陈好学签订的红薯收购协议,陈好学网销红薯每斤要比市场价高出三分钱。在田誉利电商公司分拣车间,大小均匀的黄皮黄心红薯堆积如山,数十名来自周边乡镇的留守妇女正娴熟地将红薯装箱打包,现场胶带封装快递包裹的声音不绝于耳响彻整个车间,打印出的快递单展开有五六米长。近期,仅祥符区范村乡扶贫基地的红薯,平均每天都要发货3万单左右。尉氏县大桥乡要庄村的要大姐在田誉利电商分拣车间打零工,计件工资,日结算,每天能挣到100多元,还不耽误回家给孩子做饭。“前一阵是分拣土豆,这不,红薯集中上市了,我们还得一阵子忙活。”要大姐说。正在将一箱箱鸭蛋装车发货的五颗星鸭蛋厂负责人说,现在即便是开足马力生产,也满足不了田誉利电商的备货需求。因为电商销量大,每天需要多达8家鸭蛋厂同时给田誉利电商供货。在电商的刺激拉动下,五颗星鸭蛋厂生产规模由原来的日产3万枚鸭蛋扩大到日产10万枚。截至723日中午,田誉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已网销范村乡红薯175万斤,对贫困户种的红薯均以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电商让小小红薯变成贫困户手中的张张红票。

一根网线,联通的是大千世界;一台电脑,叩开的是增收之门。因为电商,千里万里都近在咫尺;因为电商,巷深巷浅皆有“酒香”。“我们电商扶贫最大的特点就是助推农产品‘上行’。农民种的红薯、土豆、洋葱、辣椒,啥下来,电商就第一时间卖啥。”尉氏县商务局副局长许伟超说。电商的风生水起,不仅让开封市农特产品搭上了“脱贫快车”,还催生了一条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链。本地电商的异军突起,使开封部分几近没落的产业重焕生机,产业链不断拉长。在尉氏县农副产品分拣中心,除了农产品加工、分拣、包装市场红红火火外,当地包装纸箱、泡沫盒、封装胶带等生产加工企业也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态势。

 “互联网+”成就“新农人”的创业梦想。“互联网+”点燃了脱贫致富的新引擎,成就了一个又一个“新农人”的创业梦想,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尉氏县商会将全县日用百货总代资源进行整合,建设尉氏县电子商务扶贫平台这一电商平台,发布贫困户产销信息,打造了线上“扶贫超市”。在这个电商平台上,大到家电,小到针线,应有尽有。通过这个平台的建设,打破了贫困户与市场间的壁垒。吴铁信,尉氏县十八镇申庄村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老吴还有一个身份,农村电子商务代办员,也就是网络经纪人。参加过电商培训的吴铁信通过网络代买代卖抽取佣金。一方面在电商平台上为三里五庄的代销点、小卖部下单进货,开展代购业务;一方面在电商平台为贫困户发布产销信息,联系电商团队以比市场价略高的价格帮助贫困户网销产品,开展代卖业务。截至目前,吴铁信下单代购额已突破30万元。他每月佣金收入就有数千元,成了当地有名的网络经纪人。“我就是网络时代的搬运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要肯干就一定能脱贫!”。

在通许县四所楼镇三赵村电商产业扶贫基地,“电商达人”张世龙最近一直在忙着网销开封沙地红薯。张世龙创办的农慧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互联网+农业”的电商公司,目前已在拼多多、天猫、京东等网上平台开设五家店铺销售本地农特产品,2018年快递发货量累计达40万件。仅开封沙地红薯销售一项,他的公司就创下了拼多多销量排名前三、淘宝网销排名前十,拼多多双11期间销售200吨开封沙地红薯的优秀战绩。目前,他还注册了开封沙地红薯“绒线张”商标。为了将开封农特产品品牌做大做强,该公司通过“电商+基地+农户”模式,今年与四所楼镇贫困户签订了50亩的红薯种植订单合同,并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红薯苗。“开封红薯品质好,我们目前正在做的是调动贫困户种植红薯的积极性,形成规模,打造特色品牌,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张世龙说。

兰考“山药姑娘”潘春婷放弃沿海发达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回到家乡,重新下地,当起了种植山药的“新农人”。为了带领父老乡亲稳定脱贫奔小康,潘春婷通过流转土地成立山药合作社,吸纳周边群众就业,不仅扩大规模,而且还打造了自己的山药品牌,借助电商平台,实现产品供不应求。

杞县裴村店乡曹屯村电商服务点负责人张金建,采用“贫困户+帮扶主体+电子商务”模式助力精准扶贫,溢价收购贫困户手里大蒜,鼓励贫困户到服务点从事打包分拣、客服等电商产业链相关工作,帮助贫困户就业创业增收。沙沃乡逍遥寨村王闯龙创办的开封市未果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拼多多、淘宝,销售当地大蒜、红薯,日发单3000余件,贫困户用工8人,今年已收购20户贫困户种植的大蒜、红薯15万斤,计划全年收购贫困户种植的农产品100万斤。邢口镇姜楼村农民魏振海创办的杞县农之蔬农贸有限公司,开设3家拼多多店铺销售当地大蒜、红薯等农特产品,日发单2500余件,贫困户用工6人,高于市场价0.5元收购贫困户大蒜红薯5万多斤,计划收购贫困户种植农产品20万斤。

农村电商的发展,让开封市各县区大批农产品、加工产品变成了商品被摆上电商平台,众多普通农民变成熟悉生产、掌握网络、精通销售的“电商达人”。这些新型职业农民白天忙农活,晚上点鼠标,将自家的农作物“搬”到网上。农村电商的发展,同时创造了更多创业就业的机会,吸引着大批怀揣创业梦想的外出务工青年、创业人员和大学毕业生,纷纷返乡创业就业,形成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农产品网货品牌助推高质量脱贫攻坚。市商务局王建亚局长认为,脱贫路上的“一公里”在农村,而农村脱贫“最难啃的骨头”在于农产品上行,农特产品品牌的培育被视为突破口。“我们要打通电子商务进农村的任督二脉,实现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积极培育网货品牌,带动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让农户成为全产业链的利益主体,助推高质量脱贫攻坚。”王建亚说。让贫困户带着自家农产品顺顺溜溜地上网“赶集”,需要走出一条农产品品牌化、生产标准化和品质标准化之路。河南五农好食品有限公司借助自身电商平台,为本土农副产品企业走出兰考做“前哨站”。如今,五农好酱、五农好水、嗑豁牙瓜子、五农好花生、蜜瓜粗等产品已经全国驰名。公司利用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的优势,严格控制产品质量,严守食品安全底线,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在黄豆酱、辣椒酱、虫草酱等生产线基础上,新增小麦加工生产线,以此打造成为兰考有机绿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让农产品走上品牌及价值升级之路的同时,帮助农民稳定脱贫奔小康。通过整合资源和品牌培育,兰考县初步探索出了利用电商供应链和落地配渠道商,线上整合各个电商平台派单资源,统一包装,统一核算成本,统一把控品质,引导区域农产品集中放量上行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