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商务乡村振兴(电商扶贫) > 电商经验交流

2019电商扶贫推进会材料五(商城县):电商动起来 穷根拔起来 群众富起来

来源:本站 时间:2019-09-25 点击数:

电商动起来  穷根拔起来  群众富起来

 

商城县苏仙石乡秦河村电商村级服务点负责人刘磊,以电商进农村为契机,立足农村,服务农民,探索出了“公司+互联网+合作社+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助贫带贫。2018年,实现网上销售周边几个乡镇农产品约200吨,销售额1000多万元,覆盖农户1000多户,其中带动贫困户220户,每户增收5000多元,真正实现了“电商动起来,穷根拔起来,群众富起来”创业助农梦想。

河南省老促会副会长、省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王平到革命老区光山、商城两县开展电子商务发展调研,对刘磊的做法给予从分肯定,形成的《发展电子商务  助推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陈润儿省长亲自批示。一个豫南山区的小青年又怎样走上了一条电商扶贫路的呢?

小青年  大梦想

商城县苏仙石乡位于豫皖交界的一个深山区乡,由于信息传播不畅、种植分布零散等因素,丰富的农特产品长期处于“深藏闺中人未识”的境地,难以卖出,当地农民守着的“宝物”全部成为了“废物”。2015年,面对这如火如荼的电商创业,刘磊放弃20万年薪,回到生育养育他的故乡,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自身技能,将理论知识和社会经验紧密融合,开始了其电商创业之路,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家乡绿色纯天然无污染的农产品,通过“网店+农户”的模式推销出去,助推贫困老乡脱贫。

就这样,一个名叫“农之源”小小电商服务站在山村建立,为当地农民安装了一双致富的慧眼,带来增收脱贫的希望。

2017年元月,商城县成功申报为河南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商企业、电商带头人如雨后春笋。苏仙石“农之源”电商服务站顺势而为,趁势而上,在服务站的基础上成立商城县农之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在销售农特产品的同时,也在宣传推介着商城农特产品、旅游产品,商城农特产品知名度也进步提高,带动了绿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2018年是商城县脱贫攻坚“全面总攻”之年,作为农之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磊,不甘落后,争做电商扶贫带头人,以“扶贫为己任”,以“做大做强公司为目标”的发展理念,重新整合资源,制定了公司发展战略,探索出了“公司+互联网+合作社+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逐步实现了他电商扶贫的梦想。

小产品  大市场

一边是销路不畅的农副产品,一边是城市旺盛的绿色有机农产品需求,电商坚定了刘磊的创业之路,让他看到了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坚定了他电商扶贫的信心。

获得原产地注册标记的商桔梗、商天麻、商茯苓等中药材,原生态的茶叶、板栗、茶油、桐油、大黄梨等农特产品,甚至被农民丢弃的桑叶、花生叶子、益母草、鱼腥草等都成为他的产品。

这些产品通过电商服务站走出大山,走向千家万户。仅桑叶、鱼腥草的销售量,近年来在网上销售名列前茅。当地加工的桐油,每年能销售40-50万斤。每年网上销售收入达一千多万元。

电商这座桥连接了农民和市场,把山村里的“土疙瘩”变成了“香饽饽”,农民销路不愁了,腰包鼓起来了,发展生产更有劲了。

小站点  大文章

通过电商致富的小青年刘磊,并没有忘记返乡创业的初衷,他成立了“青年扶贫梦之店”,积极带领家乡及周边贫困户利用电商渠道脱贫致富。

优先收购贫困户产品。服务点和贫困户签订购销协议,以高于市场价5-10%的价格,优先现金收购贫困户采摘或种植的农特产品。对于五保户等特困人群,采取包销的方式。比如秦河村贫困户赵作琴,每年采摘的夏枯草、鱼腥草、桑叶、松针等野生植物,连同自家种植的农作物,通过他们网上销售能收入8000多元;五保户胡久发,体弱多病,从山上捡回来的桐子,经过他们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年增收6000多元。他们不仅让这些过去无人问津的山区植物变废为宝,也延续了农民勤劳的习惯。

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一种是提供全职的工作岗位,在他们的农场进行耕作,或者在网点打包分拣货物,每人年收入24000元。另外一种是兼职,旺季的时候,农忙的季节,提供工作岗位给贫困户,每天能挣80元左右,采用日清或月结的方式,已帮扶贫困户300多人。

帮扶基层电商从业者。刘磊在实现电商农产品上行的同时,也努力帮扶基层电商从业者,为他们托管网店,提供营销策划、网络推广、运营,解决农产品卖难卖贱的难题尤其是对传统农民合作社,既想触网却不懂技术,刘磊就帮他们运用互联网理念,让农村企业,农民合作社插上了互联网金翅膀。

商城农之源电商,源自农村、走向城市的梦想正阔步实现,同时也对应了他最初的梦想,注册商标“农志远”,志当存高远的梦想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