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建和精神文明 > 文明创建

我的父亲

来源:河南省商务厅 袁文卓 时间:2020-06-23 点击数:

 

我的父亲

袁文卓

 

父亲已经82岁,他的身板已不再挺拔,他的步履亦不再矫健,满头的白发写满了岁月的沧桑、深深的皱纹镌刻着人生的烙印,但他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依旧那么明亮,思维依然那么敏捷,他不知闲、不服输,天天忙地不亦乐乎,张罗着儿孙们的家务,操劳着老家家谱的编修。父亲是一名退休教师,他平平凡凡、普普通通,但他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无时不刻不影响和教育着我。前些日子,父亲让我帮忙审校家谱,让我想起许多过往的故事。

身正为范。父亲高中毕业时,成绩优秀的他因一场校园风波的波及,未能如愿参加高考,便回家务农。机缘的巧合,在那个文化人奇缺的时代,父亲顺理成章成了一名民办教师,这一干就是30多年。1989年全省启动民师转正工作,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的父亲本有机会第一批转正,当时教龄满30年的教师优先转正,父亲作为学校教龄最长的教师,最有希望。申请表发下来了,父亲如实将文革期间未能正常教书的时间扣除了,这样一来教龄就不满30年了,而相比他晚一年做民师其他两位同事没有扣除,结果另外两位同事当年就转正了,而父亲一耽误就又过了5年,才通过民师考试实现转正。别人嘲笑父亲太实诚,父亲没有反驳,只是淡淡笑笑。对待此事,在家里父亲没有抱怨,只在饭间对儿女们说:对待组织不能欺骗、不能贪占。

耕读传家。作为村里的少有文化人,父亲常年承担着村里文书工作,东家读信、回信,西家红白喜事的主持张罗,父亲无不忙前忙后,但从未见父亲收取邻里一厘一毫。每年春节,父亲早早准备上毛笔和墨水,等待着村民带着红纸,让父亲给他们写春联,父亲每次都精心构思为每家写上贴合家境且与众不同的春联,通常一干就是六七天。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了裁红纸,折7格、9格折痕(对折的红纸只能折出8格),供父亲书写春联,当然,父亲写春联时帮父亲拉着长长的春联,防止未干的油墨流出,也是我和姐姐抢着干的活计。春联对我们家尤为重要,每年父亲总鼓励我们自己想春联、写春联,数年来,我歪歪扭扭拼凑的春联我已了无印象,但我纵使离乡30余载,仍能清晰地记得一副父亲书写的春联:勤耕善读家声远,积德培材世泽长。横批:耕读传家

以警为戒。前年,父亲80大寿,作为儿女,我们给父亲过了一个热烈而简朴的寿宴,在祝福父母身体健康、福寿绵长的同时,父亲也给我们了一个惊喜。他用退休金给每个儿女送了一份礼物,每个儿子一枚金戒指,女儿一副金项链。父亲给我们兄弟们一一戴上,他动情的说戒指含有警戒的意思,戴上戒指,也是种束缚,提醒有家有爱的人,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父母老了,不能为你们遮风挡雨,你们要相互扶持,在人生的道路上撑得起信念,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日常生活的点滴,算不上什么大事要事,但它时时刻刻都体现着一个家庭的风气,一个家庭信仰。如果说家风是一盏明灯,照耀着游子前行的道路,那父亲就是那盏最亮的灯;如果家风是一把火炬,传承着家族的火种,那父亲就是那最好的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