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0日,美国参议员Jim Risch向参议院提出《战略法》草案,后更名为《2021年战略竞争法》。该立法草案已进入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审议程序。
《2021年战略竞争法》草案的框架结构
《2021年战略竞争法》草案规定了五编内容:(1)对未来竞争性领域的投入:载明科学技术、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与互联网领域、抵制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等方面的措施;(2)对盟友与伙伴关系的投入:阐明美国外交事务与战略以及与西半球、跨大西洋联盟、中亚与南亚、非洲、中东与南非、北极、大洋洲等地区的国际安全事务合作;(3)针对香港和新疆问题的价值观倡议;(4)国内经济监管的投入;(5)战略安全保障。
《2021年战略竞争法》的立法目标
草案的立法目标是:(1)保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并做好与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方面的长期竞争准备;(2)保持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领导地位,抵制中国主导该地区或者胁迫邻国;(3)与盟友合作以阻止并反击中国的影响,让中国意识到支配他国的风险将大于潜在利益;(4)继续引领自由和开放的国际秩序,防止反自由主义者和集权主义者破坏稳定性;(5)维护符合美国及其盟友共同价值观和利益的21世纪国际交往准则;(6)确保中国不会通过经济、军事和技术优势颠覆开放和民主的社会,不会扭曲全球市场和操纵国际贸易规则,进而损害个人自由或他国国家安全利益;(7)与中国共同努力,减少中美军事对抗与冲突。
战略竞争的实施路径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立法草案提出13项实施路径:(1)推动美国人民、盟友与合作伙伴共同应对中国挑战,并通过长期竞争实现持续的政治目标,捍卫共同利益;(2)鼓励盟友和合作伙伴在制衡和遏制中国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以便有效地与中国竞争;(3)将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以及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利益置于外交政策优先地位,并配置足以应对挑战的资源;(4)联邦各部门和机构应指定一名副部长或更高级别的官员负责处理与中国有关的战略竞争政策;(5)重点关注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利益至关重要的挑战;(6)防止中国未来数十年在印太地区称霸并推进各项政策;(7)确保在与中国的竞争战略中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8)确保两党之间以及各部门与国会之间进行有效合作,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9)确保经济和外交政策的制定者、私营部门、公民社会、大学和学术机构以及受中国挑战影响的其他主体之间密切沟通;(10)在指定事项上和指定地点派遣更多美国政府官员;(11)强化提升国家力量的非军事手段,以应对中国特有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挑战;(12)继续为“太平洋威慑计划”提供资源,并优先考虑为实现美国在印太地区政治目标所必需的军事投资;(13)在公共外交和信息传播方面阐明与美国建立伙伴关系的作用以及与中国合作的风险和成本,并打击中国共产党的虚假宣传。
对中国补贴的监督机制
立法草案还对中国补贴的监督问题做出专门规定,要求美国国务卿在与贸易代表、商务部长以及相关机构磋商后,每年在《联邦公报》上发布载明如下内容的清单:(1)中国政府为中国企业提供哪些具体补贴;(2)相对于外国主体,中国政府给予中国境内企业主体哪些更优惠待遇。判断要素包括:第一,中国的政策法律是否含有损害外国主体利益的歧视性待遇、保护国企免于市场竞争以及以其他方式损害市场竞争的规定;第二,中国政府或者央企是否违反公认的市场原则,提供或在其推动下提供财政补贴,包括给予更加优惠的贷款条款,使中国企业相较外国市场主体获得了实质利益;第三,是否存在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一条规定的补贴。
特定领域产业政策
在产业政策方面,立法草案特别规定,美国的能源基础设施将以促进国内经济和就业、利用先进能源技术、鼓励私营部门参与为前提,并提供融资、贷款担保、津贴和其他金融产品方面的支持,必要时以美国股权和主权贷款产品取代中国金融机构提供的掠夺性贷款。
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的评价
对于《2021年战略竞争法》出台的必要性,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Bob Menendez指出,美国政府必须对中国的意图和行动保持清醒头脑,并及时调整美国的政策和战略。两党应高度合作,调动美国所有战略、经济和外交工具以实施印太目标,应对中国对美国以及美国经济安全带来的挑战。该草案也明确指出,当下急需采取统一和战略性应对措施,重建美国的领导地位,增强美国战胜中国的能力,并以美国核心价值观为中心重建外交关系。
《2021年战略竞争法》草案:https://www.foreign.senate.gov/download/strategic-competition-act-of-2021;Bob Menendez的评论:https://www.foreign.senate.gov/press/chair/release/chairman-menendez-announces-bipartisan-comprehensive-china-legislation,李耿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