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自贸区 > 片区风采

调研制度型开放战略|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托起解决争端的“公平秤”

来源: 时间:2023-06-09 点击数:

 4月26日下午,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人民法院涉外法庭里,正开展一场特殊的涉外案件审判。

  这是一场云端审判。案件双方当事人一位在天津出差,一位身在荷兰,通过显示屏,双方“屏对屏”出席,审判顺利进行,争端得到及时解决。

  作为我省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人民法院2021年年底挂牌,是中部地区首个自贸试验区法院。作为基层人民法院,根据批复负责管辖郑州市(不含港区)所有1000万元以下的一审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并设立涉外商事审判庭,成为河南自贸试验区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的重要支撑。

微信图片_20230505105241.jpg

  “自贸区法院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就是对涉外案件的审判。”调研中,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云端法庭”,依托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优势,法院也围绕涉外案件审判作出多项机制创新,为打造法治化环境探索更多新路径。

  货物滞箱费、堆存费谁来承担?如何推动合同正常履约完成?当日,在该院的国际商事争端预防调解中心里,一场针对河南与香港两家企业间的调解正在进行。经过调解员前期多轮沟通,双方已达成初步调解意向,正在磋商具体调解方案。

  不同于审判,调解更倾向于拿出一个让双方都较为认可的解决方案,提高了群众对纠纷解决的满意度。

  “国际商事争端预防调解中心是我们与省贸促会调解中心合作成立的调解机构,是解决涉外商事争议的重要创新机制之一。”自贸区法院涉外商事审判庭副庭长宗晓晓介绍,在案件办理中,涉外纠纷解决难度普遍较大,而调解方式受限少、磋商空间大,通过调解员公正、高效、快捷、低成本的服务,中外当事人尤其是发展中的企业,更能感受到良善的法治氛围。

  截至目前,自贸区法院已累计受理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141件,审结86件,案件涉及美国、德国、英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涵盖进出口贸易、国际物流、劳务派遣、合同纠纷、股权纠纷等领域,成为维护中外企业权益、助力河南外经贸发展的重要平台。

  当前,河南自贸试验区内经营主体活跃,产业转型加快,高端产业聚集,大批知识产权成果不断涌现。业内人士认为,法治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自贸试验区不断优化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既为市场竞争托起“公平秤”,也为各类企业拉起“防护网”,极大增强了各类经济主体创业创新创造动力。

  目前,自贸区法院涉外商事审判庭建设已纳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版建设实施方案》,成为我省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一环。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我国涉外法律制度框架下,该院将持续探索建立实操性强的涉外司法程序规则和工作指引,不断优化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河南高水平开放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