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河南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 经验交流

河南淮阳:以电商促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

来源:本站 时间:2023-11-17 点击数:

  近年来,淮阳区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为抓手,以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电商赋能“轴心”与优质的文旅资源、特色优势农产品融合发展新路径,积极推动“1+1+N”深度融合行动,形成1条特色主导产业品牌、1条文旅、农耕资源,不断开拓网销渠道、培育线上品牌、建立培训机制、加快农旅互联、推动快递整合等N种举措,加快农产品流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全面推进电商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商体系。截止2023年10月,全区网商数量达到26075个,农村网络销售额突破12亿大关。随着农村电商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全新产业发展壮大,也促进了电商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淮阳特色的“1+1”产业+N种电商举措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立足农村特色产业,巩牢电商高质量发展根基

  一是做大做优、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淮阳区素有“大蒜之乡”的美称,特别是花生,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西红柿产业融合示范园成功创建省级现代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园,郑集、刘振屯西红柿种植基地达产达效,为48个村每年每村增加集体收入百万元。新建成王店黄花菜、王店獭兔、安岭芦笋3个特色种养殖基地。新认定河南中田园、周口国瑞、河南万源3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淮阳花生”“淮阳樱桃”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为区域发展电商奠定了强有力的产业基础。二是深度融合、打好文旅强农名片。8000年人祖文化、图腾文化、农耕文化是淮阳的突出优势,生态是淮阳的特色品牌,因地制宜做好旅游文章,打好“文化游、生态牌”是淮阳区县赋能农业产业升级的一大优势。为此,淮阳区深耕在地文化,整合区域资源,诚邀多位网络红人于社交平台展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下第一陵——太昊陵、5A级龙湖湿地的生态风光、精巧的泥泥狗、传统压缩镆等淮阳特色。同步举办各类大型活动以及单日客流达80万以上的太昊陵庙会向广大网友发出邀请,借助一批批生态游、休闲游、文化游、农业体验游等把流量引进来,赋能文化内涵,讲好地方故事,为特产产品打上地域标签,提高农产品差异性与影响力,让农产品“走出去”。

  二、补齐电商短板,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一是解决三级物流整合,补齐产品运输短板。随着“互联网+”全面发展,淮阳区建成区、镇、村三级物流共配中心,积极“向下”拓展业务,在全区乡镇加快物流整合力度,建成16个镇级服务站,431个村级服务站。近几年来,美团买菜、多多买菜等社区平台快速发展,下沉到各村,群众买菜更加方便。全区快递企业每天派件量达到15万件,逐步打通快递进农村最后一公里。二是壮大电商经营主体,助推产业转型电商。依托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电商协会,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持续跟踪培育“龙头型、登高型、成长型”电商企业,培育新增电子商务经营主体2000余家主要涉及领域包括:食品、日用品、农特产品、工业消费品、技术服务、商贸服务等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入驻的平台包括:京东、天猫、淘宝、拼多多、快手小店、抖音小店。涌现出了河南村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周口现代知青实业有限公司,河南瑞能服帽有限公司,周口市淮阳区易通电脑经营店,河南省天志油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周口巧婆婆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小公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河南省陈都食品有限公司,促进地方农业特色产品发展,带动一方,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区域连锁品牌下沉,提升消费市场供给水平。在区政府的全力推进下,本土连锁便利店“淮阳生活”依托全县413个便民服务站发展136家“淮阳生活”品牌连锁便利店下沉至乡村,投入门面装修、收银系统、硬件设备、免收加盟费等,就地招录员工。从品牌打造到供应链、选品、物流配送等一系列关键环节,全部进行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规划、统一配送,以发挥出连锁便利在商品渠道、配送服务、经营管理、品牌效应等方面优势,以“便利店+快递+供应链+便民服务”模式,依托淮阳强大的三级物流体系,保证县域门店实现货品当日或隔日配送,丰富村级店快递收发、 生活缴费、小额贷款、简易农资农具销售、复印等便民服务,实现将最好的产品下沉到乡镇和农村,促进乡镇及农村商品流通及消费。目前16个农村乡镇已改建升级完成40个“淮阳生活”连锁便利店,并实现统一送货到村。

  三、延长产业链,提高农村产品附加值

  淮阳区独特的文旅资源、农特产品如何融合发展?区政府经过深度探索,推出“四个融合”电商发展模式,将当地文旅资源与特色农产品深度融合打造淮阳名片、农产品高效与高质流通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线上线下广开销路拓宽销售市场、人才培训与培育促进县域经济长效发展,持续提升淮阳区农业产业的高附加值。一是服务上行,打通双向商贸流通渠道。品牌“打”出名,还需健全服务体系助上行,商贸流通作为桥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的头号帮手。为此,淮阳区依托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一方面打造贯穿县、乡、村的三级物流体系,建设1个县级电商物流一体化配送中心,升级改造16个乡镇级、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将一个个物流点串联成一道道流通线,横纵交织搭建骨干网络;并在电商服务站导入生活缴费、社区团购、农产销售等业务,使电商服务站超越“电商”,成为便民利民的“服务中心”,让农民共享时代发展的红利。区公服中心还在物流配送中心投入智慧物流自动化分拣设备、车辆管理系统等软件设施,“统仓统配”优化接口,到村配送时间不超过1天,实现物流提速降费与智慧流通。二是淮阳区对当地农业产品供应链进行升级改造,让农产品流通更有品质。区电子公服中心通过走访调研后为淮阳区花生、大蒜、黄花菜等50多款本地农产品量身打造网销流通指导标准,从产品分级、网销输出、运输及贮存等对农产品上行各环节做出细致要求。同时,安装“监控探头”,通过溯源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以大数据监管为淮阳区农特产品提供质量保障。三是线上线下齐发力 广开销路让土特产“红出”淮阳。所谓“酒香还怕巷子深”,农产品要出村仅畅通流通管道还不够,还要广开渠道,实现产销对接拉动消费。为此,淮阳区融合线上线下多渠道,既用好惠农网、一亩田等大宗品类销售平台,又借助区域特色以直播短视频达人推广、社区展销等方式助力农产品走向市场,收获销量与声量双丰收。自2021年连续三年淮阳区联合惠农网、一亩田共同举办“乡村振兴·巧媳妇直播大赛”电商节,黄花菜、花生、大蒜、红薯、芹菜、芦笋、压缩馍、焦馍、咸鸭蛋、粉条、酱菜等100多种淮阳农特产品于当地淮阳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太昊陵广场悉数亮相,在促进居民线下采购之余,惠农网还携手产品供货商,抱团参与惠农网、淘宝、京东等多个线上平台年货节,让淮阳特色农产品借网拓市,线上线下齐发力,各类电商节日连续三年每年销售破1000万。多样化的产品上行活动,让淮阳区农特产品不再“养在深闺”,而是积极接入消费市场,让淮阳区农特产品卖得更远,也卖得更好。四是培育搭建人才体系,落实产业长效发展。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于淮阳来说,人才兴则产业兴,培育既能扎根农村又能玩转电商的人才队伍,是落实县域经济长效发展的前提。“现代知青”就是这个队伍里的一员。“现代知青”真名彭振,是淮阳区土生土长的小伙,在直播带货成为新风口时,他通过抖音号“现代知青”线上引流,帮助乡亲们销售农特产品,推广家乡文化。在淮阳区电商培训中心接受专业的培训,“现代知青”借此机会系统学习电商运营知识,发挥出经济效益,申请注册了品牌“现代知青”,并吸纳了本地返乡青年,深入田间地头,建设流动直播场地20余处,与当地50多户农户、五六家合作社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季销售农产品二三十种。为农产品上行拓宽了销售渠道,当前,现代知青在线上有淘宝店、微商城,抖音商城全国都能发货。每到家乡蒜薹大蒜滞销的时候,彭振就开始在抖音直播助农,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村民的蒜苔和大蒜,累计帮助村民销售大蒜和蒜薹3000多吨,取得了年销售额1000万以上的成绩。彭振也被评选为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之一。淮阳区电子产业园针对返乡大学生、建档立卡脱贫户、乡村电商服务站站长等多样化群体,设计了“普及+进阶”“线上+线下”“理论+实操”的电商人才培训体系,打造淮阳区电商“储备军团”。同时“实战练兵,以赛验效”,开展直播活动 7500 余场,开展电商培训 416 期,培训学员 43716多人次,孵化电商企业 88 家,培育传统企业转型升级30 余家,整合农特产品、手工艺品等 68 类 760 个单品入驻展馆进行线下展示线上销售。淮阳区借助人才激活地方,县域“造血”能力不断提高,以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县域农业产业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