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自贸区 > 片区风采

河南自贸试验区成立七周年 郑汴洛三大片区交出亮眼成绩单

来源:大河财立方 时间:2024-04-02 点击数:

         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搭平台、为地方谋发展。2024年4月1日,河南自贸试验区成立七周年,时光荏苒,河南自贸试验区蹄疾步稳、一路向前。以郑州片区、开封片区和洛阳片区为代表的三大片区,作出了一系列首创性、差异化的改革探索,为河南制度创新、开放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接下来,和大河财立方记者一起,梳理三大片区过往7年的亮眼成绩。

郑州片区:新注册企业近10万家,在谈重点项目31个

  2017年3月,国务院印发《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了实施范围、战略定位、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2017年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是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之一。

  挂牌以来,郑州片区新注册企业9.3万家,以不到全市1%的土地面积创造全市新注册企业数的13%,是自贸试验区成立前同一区域前20年的5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43亿美元,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外贸进出口额突破2400亿元,签约重大项目350余个,总投资5200多亿元。

  累计形成36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52项,全省首创87项,12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在自贸试验区成立十周年之际成功承办第三届中国自贸试验区发展论坛。

  郑州片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2023年,新入驻企业1.66万家,占郑州市新设立企业比重11.3%,全年签约重大项目118个,投资总额764亿元。

  下一步,郑州片区2024年力争形成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30项以上,新入驻企业1.5万家,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外贸进出口增长5%,税收增长10%,签约项目不少于80个,金额不少于500亿元。

  郑州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重点在谈项目31个,其中重点谋划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分别为风帆(河南)电池绿色循环数字交易平台项目、北京易再生循环经济数字交易平台项目、富联精密钛合金智能手机元器件项目、中欧班列(郑州)“一带一路”国际贸易产业园、富士康新事业总部项目。

  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2024年,郑州片区将会同第三方咨询公司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指标、国内先进自贸区(港)以及省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任务,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形成片区营商环境总结分析、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建议报告,并开展针对性整改提升。做好省级营商环境评估工作,力争继续在全省国家级功能区营商环境评估中保持第一位。

开封片区:入驻企业达挂牌前近40倍,超10亿元企业25家

  自挂牌以来,开封片区深秉承“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初心使命,在推进简政放权、提升开放水平、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建设成为全市经济增长新引擎、全省对外开放新高地、全国创新发展排头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了深化改革“试验田”和开放创新引领示范作用。

  截至目前,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累计入驻企业7076家,是挂牌前的39.3倍,其中超亿元企业197家、超10亿元企业25家;累计入驻奔腾激光、桃李面包、益海嘉里、丰树集团等40余家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

  今年前两个月,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实际利用外资406万美元,同比增长214.65%,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83.88%;进出口总值达到22.26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近80%,增速达287%,拉动开封市进出口增幅位列全省第一。

  在制度创新层面,开封片区累计探索推出181项改革创新经验,10项改革措施在全国复制推广,占河南自贸试验区19项国家级案例的一半以上;2项案例获跨区域推广,38项创新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制度创新工作持续领跑。

  聚焦“放管服效”改革,打造制度型开放“试验田”。7年来,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坚持自我加压、主动改革,简政放权做好“减法”、营商环境做好“加法”,打造制度型开放“试验田”,在商事制度改革、投资贸易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等领域,探索出了引领全省乃至全国的制度创新“开封模式”。

  截至目前,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累计探索推出181项改革创新经验,10项改革措施在全国复制推广,占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19项国家级案例的一半以上;2项案例获跨区域推广,38项创新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制度创新工作持续领跑。

  其中,“22证合一”改革开了全国“多证合一”改革先河,成为全国商事制度改革的样本;在特色文化产业领域,“着眼‘双循环’聚焦国际化构建艺术品进出口贸易全链条服务体系”入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第二批创新实践案例。

  在新的一年,开封片区力争形成国家级复制推广经验9项,省级制度创新案例18项。推进“文化出海”海外中心建设,探索艺术品服务产业链新方向,孵化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带动重点项目发展。

洛阳片区:市场主体达4.38万家,推进差异化集成性改革创新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五区叠加”区域之一,洛阳片区挂牌以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

  至2023年底,洛阳片区已累计入驻各类市场主体4.38万家,是挂牌前的1.99倍。其中,企业2.43万家,是挂牌前的5.54倍。

  仅2023年,洛阳片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7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主导产业总产值7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5.5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主导产业增加值112.8亿元,增长7%;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97.7%;实际使用外资1767.5万美元,占洛阳市的84%。片区外贸数据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值69.8亿元,同比增长21.1%。

  洛阳片区方面表示,过往7年,该片区围绕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推进差异化集成性改革创新。

  通过紧紧围绕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定位,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领域,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形成“研究—复制—创新—推广”的“链动式”制度创新机制,累计形成了221项改革创新成果:涉及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17项;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74项,金融开放创新35项;转变政府职能81项,法律服务14项。

  在国家层面,《“四链融合”促进洛阳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产业转型示范区建设、新材料及智能装备科创小镇建设、递进式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等多项经验被国家部委复制推广。《生物制品类兽药与非生物制品类兽药经营许可“两证合一”》《取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14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