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20885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本站 时间:2024-08-15 点击数:

豫商开放〔2024〕9号


李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河南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提案》收悉。经与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省教育厅、郑州海关、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主要工作

  去年以来,全省上下扎实推进制度型开放战略走深走实,以高水平开放锻长板、补短板、增动力、添活力,开放型经济实现稳健增长,为全省经济整体向好做出积极贡献。2023年,全省货物进出口8107.9亿元,规模全国第9,保持历史最好位次;对外直接投资18亿美元、增长30.2%,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44.1亿美元、增长6.3%;新设外资企业465家、增长41%,实际使用外资7.5亿美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21万亿元、增长9.3%;在豫世界500强达到198家,中国500强达到179家。富士康、比亚迪、宁德时代、协鑫集团等知名企业纷纷在豫增资扩股。

  一是开放平台建设方面,郑州航空港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达两位数,增速继续领跑全省;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2.0版建设实施方案,“航空货运电子信息化”入选国家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认定首批10个河南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全面落地;新郑综保区进出口规模居全国第一,开封综保区封关运行。

  二是开放通道建设方面,郑州—卢森堡“双枢纽”合作持续深化,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建成投用,全货机航线拓展至49条;中欧班列(中豫号)累计开行超一万列,连通40多个国家140个城市;跨境电商进出口(含快递包裹)2371.2亿元、增长7.3%;周口港、信阳港等内河航运港口加快建设,内河航运通江达海,海铁联运集装箱发运增长78.1%。

  三是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全面开展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建成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常态化开展“千家外企大走访”,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完善“外企服务官”制度,举办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努力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最优服务。

  虽然开放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提质,但也应当看到,我省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外贸发展驱动力下降、招商引资质量有待提升、开放平台通道边际效应逐渐下降等。诚如您所言,我省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要与先进地区学习互鉴,取长补短。面对这些问题,结合我省开放发展所处的阶段,我厅将会同相关厅局认真吸收采纳您的意见建议,深入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多元开拓国际市场,围绕新市场、新产品、新业态精准发力,开展“千企百展”拓市场行动,发布年度国际性展会推荐名录,重点支持企业参加100个境外商品展,优选依托10个境外展,组织“展中展”和专题活动。积极谋划俄罗斯、中亚河南商品展,同时,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国内重点展会。精准服务外贸企业,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加强富士康、上汽、超聚变、宇通等重点企业常态化重点联系,一对一提供帮扶政策;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建立“企业+外综服+跨境电商+展会”多项联动的促进机制,推动企业尽快发展壮大。加强部门联动,做好物流、通关、退税、外汇、金融等服务保障,特别是融资服务方面,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外贸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改善企业融资环境,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鼓励金融机构为以外资、外贸为主体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跨境投资等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强化政策落地见效,扎实抓好我省稳外贸23条措施落地落实,及时兑现奖励。落实好新能源汽车出口、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支持政策。用足用好外经贸专项发展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立足本地实际出台配套政策。推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创新数字化发展,深化“智慧海关”建设,探索促进“保税+ERP(企业资源计划)”监管改革,提升通关作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大经核准出口商培育力度,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开具原产地声明。大力支持海外仓发展,落实海外仓企业海关备案无纸化政策。

  二是加快推进投资便利化。拓展外资渠道,改变观念、创新方法,探寻我省利用外资新渠道,召开省属企业工作座谈会,发挥省属企业资金、渠道等优势,引进境外战略合作者,开辟我省利用外资新阵地。梳理我省在境外上市和拟上市企业清单,开展走访活动,鼓励企业加大境外融资力度。实施三外联动,调研我省重点外经、外贸企业,指导外经企业利润返程投资,鼓励外贸企业引导境外合作伙伴来豫投资发展。加大招商力度,打造“投资河南·共赢发展”品牌,在重点国家举办经贸对接活动,加大全省招商力度和走出去频次。办好第二届河南与跨国公司合作交流会、2024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组团参加进博会等国家级国际性展会。鼓励和支持各地市举办特色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发挥四个外资专班和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工作组作用,围绕“7+28+N”重点产业链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明确目标任务、拓展招商渠道。积极与驻外使领馆经商机构对接,利用好国际友城资源,“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探索在香港地区、荷兰、泰国等设立境外经贸联络处,谋划布局境外招商网络,常态化开展经贸对接。强化外企服务,定期召开省、市、县三级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诉求。用好商务部外资企业收集问题诉求办理系统,及时整理形成问题台账,逐项跟踪、对账销号,实现企业反映问题闭环处理。充分发挥服务官机制、政企对接机制等,对企业落地进行全流程服务。探索建设河南国际投资“单一窗口”,打造集成外商投资促进、管理和服务功能的投资全流程“套餐式”服务平台。

  三是发挥开放平台作用。提升开发区发展能级,发挥开发区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推动省级开发区晋升国家级。提请省政府增设巩义等8个省级经开区。加强对全省经开区改革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指导,推动经开区争创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常态化开展招商引资、园区管理、市场化运营、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企业上市辅导等培训工作。强化开放平台带动作用,推动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支持各园区加强与境外投资促进机构合作,走出去开展投资促进活动,研究针对性支持措施,逐步将国际合作园区打造成我省重要的外资承接地及集聚地。建好中德、中日等国际合作产业园区,瞄准荷兰、比利时等发达国家新培育一批。推动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更好发挥开放平台功能和作用,促进航空港区、自贸试验区、开发区、综保区等战略叠加、融合发展。加强枢纽联动促进,推进现代物流、商品展示、保税加工等特色产业加快集聚,实现“班列拉动产业、产业支撑班列”的联动格局。积极培育本地物流龙头企业,实现“以运带贸、以贸促运、运贸一体”,打造国家级中欧班列“运产贸”创新发展示范区。依托开放通道布局产业园区,吸引跨国企业在河南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四是巩固开放通道优势。推动中欧班列提质增效,推进郑州国际陆港建设,支持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关铁融合大监管区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将郑州国际陆港纳入国家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缩短退税时间,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申报国家综合运输服务“一单制、一箱制”交通强国专项试点,探索应用标准化多式联运电子运单,加强与各港口的合作,推进运输单证电子化、物权化。推动出海港联动发展,深化与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大型港务集团和龙头企业战略合作,加快推动铁水联运精品线路开航开行。参与融入国家“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公路、铁路、水路一体衔接的多式联运模式,培育铁海联运、河海联运线路,形成紧密衔接、双向均衡、规模运行的陆海、河海联运走廊。积极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支持新乡打造东盟国家货物集散中心。

  五是加快引育外向型人才。优化教育领域开放,高质量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指导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联盟、俄乌白教育国际合作联盟等7个工作平台发挥作用,探索建立省内高校与境外高校跨境教育联盟,促进办学单位共建共治共享国际教育资源。搭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办好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教育对外开放第二届中部论坛等重要活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招聘、薪酬、考核、管理制度和服务机制,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在投资促进等涉外岗位实行外聘等有效灵活的用人机制和薪酬制度,引进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事务的涉外法律、金融等高水平人才。

  感谢您对我省商务工作的关心支持,恳请继续多提宝贵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