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商建〔2024〕9号
吴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从“中原粮仓”向“中央厨房”转变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和农产品大省,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用不足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近1/10的粮食、1/4的小麦。食品产业年产值达万亿级,面粉、火腿肠、方便面、速冻制品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河南综合交通优势突出,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最高突破70万吨,多年位居全国第6位。全国“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有五个途经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已形成,以郑州为中心2小时高铁圈覆盖国内4亿人口。省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8000公里。加快现代化食品加工产业发展,从“中原粮仓”向“中央厨房”转变,我省有良好的基础、迫切的需求和广阔的前景。结合您的提案和我厅工作实际,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大力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发展
围绕培育现代化食品加工产业开展招商引资,综合运用市场调研、政策优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手段,形成合力,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围绕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鼓励支持市县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招商政策,降低投资者的成本和风险。
二、积极沟通协调,争取国家支持
在资金方面,积极争取中央资金,专项用于我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支持乡镇商贸中心、物流服务站、农产品上行等项目,为现代化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奠定“最初一公里”基础。在活动方面,争取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食品博览会等活动在河南举办,提升河南产品知名度。在宣传推介方面,积极向省外推介我省速冻水饺、火腿肠、方便面等龙头产品,推销信阳毛尖、杞县大蒜、光山茶油、道口烧鸡、铁棍山药等特色农产品;培育提升“浚鲜妙荟”“朝歌印象”“原本卢氏”“栾川印象”等县域公共品牌,通过网货开发、品质把控、统一标准,最终实现将初级农产品变为高品质、高附加值特色商品。
三、突出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一是健全县域流通网络体系,提升农村市场供给能力。重点是建设改造县、乡、村三级流通网络,坚持“整体推进、补短板、项目化”,支持各地改造升级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商贸中心,着力对县乡两级流通网络基础设施提质增效。二是持续推动农村电商和寄递物流融合发展,打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针对农村物流点少、量小、分布不均等情况,大力发展县乡村寄递物流共同配送,支持邮政、供销、快递、商贸流通等企业,开展市场化合作,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共建共享,搭载日用消费品、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配送服务,实现统仓统配、信息共享、数据互联。三是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面向农产品主产区、重要集散地和主销区,重点支持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整合优化存量冷链物流资源,加强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间的功能对接和业务联通,完善“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冷链物流,形成城乡一体、全程配送的冷链物流体系,保障鲜活农产品和食品流通安全。四是积极开展流通供应链创新。目前,郑州、鹤壁获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万邦国际、牧原实业等7家企业获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将持续完善产业供应链体系,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提高企业、产业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能力,引领消费升级,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四、推动城乡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改造升级一批“乡镇大集”和农村新型便利店。通过“乡镇大集”小切口,推动各类乡村市集因地制宜改造升级,更好满足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打造更接地气、更受城乡居民欢迎的乡镇商业打卡地和农村消费新场景,从而促进消费增长,助力乡村振兴。二是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联合多部门出台《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力争到2026年,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电商主体活跃、物流快递顺畅的县域电商服务体系。争创5个左右国家级农村电商“领跑县”,进一步增强电商对我省食品加工产业的促进作用,激发农村直播电商创业就业热潮,为特色食品提供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三是着力增强农产品上行动能,谋划好“消费促进年”相关活动。助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持续提高农产品商品转化率和品牌附加值。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发展农村直播电商,举办农村直播电商大赛,培育“土特产”电商品牌,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促进农村消费,助力农民增收。
感谢您对我省商务工作的关心支持,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国家部委支持指导下,积极加快现代化食品加工产业发展,从“中原粮仓”向“中央厨房”转变,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商务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