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县按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协同发展”的工作思路,创新模式,夯实县域流通基础设施、推动县域商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布局结构合理、运行高效、步骤可行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协同发展新格局。加快补齐县域商业体系短板,大力建立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打通物流到村的“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的“最初一公里”,以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为主线,促消费、拉内需、稳增长、保供应,全力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重彩绘就“美丽大花园、幸福新沈丘”的三农画卷。
一、做强增量、盘活存量,推进县域商业体系转型升级
一是赋能县域城市商圈。坚持群众便利、消费集聚原则,在县城新建居住区建设“新田360”“三里井特色商业街”等商业综合体项目,打造高品质商圈消费新引擎,隆鼎国贸、全家福超市被认定为河南省品牌消费集聚区,属周口市唯一被省级认定的县。规划建设夜市餐饮广场、夜市地摊市场,加强行业监管,打造亲民、特色、有序的夜经济品牌。二是盘活改造乡村站点。先后盘活乡镇外贸经营处、供销社、粮店等国有集体资产(标准四有:有物流场地、有工作人员、有分拣中心、有规章制度),打造了多站合一的乡镇综合服站19个。依托现有26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和446家益农社,按照“四固定”“三有”“三不”标准,打造面积不少于500㎡的乡镇综合商贸服务中心19个、面积不少于50㎡的村级便民店612个。村点涵盖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直播带货、农资服务、土地托管、美团优选、多多买菜、代收代购等服务事项,真正实现了县乡村商贸服务体系全覆盖。
二、数字赋能,冷链先行,做强做大县域物流配送体系
一是构建冷链寄递体系、建设智慧云仓。依托河南康馨物流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打造占地2万平方米,总容量1.6万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目前,厂房主体已完工,计划9月底建好运营。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5亿元,税收1000万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与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共建共享预冷保鲜、低温分拣、冷藏仓储等设施,通过购置、租赁、外包等方式增加冷链运输车辆,提升末端冷链配送能力,健全农村冷链寄递体系。目前,已建成县域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总仓1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3座。同时加快数字赋能,引进河南省鸿博资本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新建一个占地30亩的智慧云仓,项目建成后将真正实现“电商+云仓+快递物流”仓配模式,提高农产品上行效率和供应链下沉效率。二是畅通物流运输网络、健全末端物流网络。利用县级客运站公交车辆资源,开展公交车辆客货协同运输,联结县乡村三级服务站(点),规划开通客货邮合作路线,推进邮政与民营快递实现“统仓共配、多网融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升级“快递下乡”工程,加快农村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在具备条件的村依托村级超市、邮政村邮站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健全县域末端物流配送网络。
三、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全面助力农产品上行
一是建设电商物流产业园、壮大电商人才队伍。沈丘县依托县电商产业园,打造了以商业、电商、物流产业园为载体,建成集总部办公、电商孵化、跨境电商体验、特色商业展示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电商物流服务园区。园区占地面积230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货物配送中心占地2万平方米,已入驻邮政、京东、“三通一达”等快递企业11家,货物及快件日流量达20万余件,年配送货物总价值15286万元以上。提供“八免费一优惠”政策,打造完成六中心一体化运作模式,助力电商发展集群化、规范化。引入跨境电商、电子商务、商贸和快递等多品类企业入驻,以跨境电商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的实体化经营为着力点,大幅降低入驻企业的经营支出和管理成本。通过召开银企对接会、入驻企业交流会、业务能力提升会,培育企业“走出去”的能力,为入驻企业实现“聚合发展”打造专属新型电商服务体系,沈丘县根据园内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制定了沈丘县跨境电商产业园发展规划,出台了有针对性的配套政策,明确支持方向和扶持范围,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与电子交易、网上购物、在线支付协同发展的物流配送服务,打造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智能仓储、分拣配送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性服务园区,通过资源整合、电商培训、线下体验中心等方面适应新形势,多维度合作发展,创造出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有利环境。2023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53.81亿元,累计上缴税金2.64亿元,被省商务厅评为“河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依托便捷高效的“网上丝绸之路”,2023年周口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28.3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133246.5万元,增幅在河南省排名第3位。通过加大电子商务基地招才引智及人力资本投入,推动示范基地与高校、研究机构、基地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性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职业培训,使示范基地成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基地和人才高地。在“互联网+电商”技能培训方面,从每个行政村中选拔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综合服务点负责人,对接企业等社会资源,聘请专业人员对村内剩余劳动力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先后对全县260个村级站长、种养大户、创业青年等进行了1.2万人次的电商知识培训。抓住“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契机,开展电商人才培育,依托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农村电商培训基地,针对农村电商带头人、创业青年、留守妇女,实施再就业培训、青年创业培训、巧媳妇培训工程,目前已取得“电子商务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520人。二是发展订单农业、开展助农促销。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引进有实力、有资质的第三方运营公司参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引导有条件的农户与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发展订单农业。目前,已通过“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引导农民与企业签订青贮玉米、酿酒用软质小麦种植订单1.72万亩,亩均收益400元,合计增收688万元。线上依托媒体平台传播优势,开展“百家电商进百企”“云间助农”等直播带货活动,组织金丝猴、雪荣面粉、新四美、马五牛肉、马四果品等本土企业,上架“沈八味”等本地名优特产品28种,开展直播带货活动16场次,成交金额达2.86亿元,通过亚马逊电商平台,让沈丘产品走出国门,网销天下,出口贸易额突破4200万元。线下消费着重组织好“展销活动”,建设“消费扶贫生活馆”,打造“槐乡情”“豫沈香”等地方农产品公共品牌,组织农特产品商家,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全省扶贫产品推介”“全省万邦产销对接”“公安厅扶贫产品进机关”“周商大会产品展销”“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全面助力农产品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