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河南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 经验交流

内乡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典型案例

来源:本站 时间:2024-11-28 点击数:

  近年来,内乡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工作部署,坚持以促进农村消费、带动乡村振兴和人民共同富裕为战略导向,全面推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发展 、农产品上下行供应链体系建设、“内乡模式”县域电商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以我县龙头企业为排头兵,带动我县商贸企业衍生商业发展新动能,打造地标型企业为目标,建设新型商业发展体系,实现县乡村商业融合发展“内乡模式”。

  一、整合资源 统仓共配 推进县域电商与寄递物流融合发展

  内乡县充分利用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和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的有利契机,结合县域实际,以电商、快递双向融合为抓手,探索发展了具有内乡特色的“统仓共配”物流发展模式,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

  (一)打造“N+1”统仓配送模式。

  由县域快递物流龙头企业牵头,依托县电商创业科技孵化园建设打造了21000平米的县级物流配送中心,整合县内申通快递、圆通快递、中通快递、韵达快递、极兔快递,安能物流、壹米滴答等14家快递物流企业入驻,采用自动化分拣、立体化存储、机械化搬运、一体化仓配等智能设施和射频识别、智能标签、电子订货、数据交换、信息定位、单元化集装等信息技术,开展日用消费品、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网仓共用、设施共享、订单共配”服务。年进出港快件超2800万件,向偏远乡村配送近200万件,快递物流吞吐量占全县总量的比例达到70%以上,具备条件的乡镇、村商贸物流、电商快递、农产品上行等同类物流标准商品统仓共配率50%以上,每年节约物流寄递成本300余万元,节约劳动力成本1000余万元。

  (二)构建“县到村直达”寄递模式。

  为进一步提高寄递时效,降低物流成本,我县依托县级电商物流中心和村级电商快递综合服务站网络,积极发展“县到村直达”寄递模式,通过“统派统扫”优化线路,避免乡镇二次分拨中转环节。开通运行县到村直达专线6条,每条专线每天定时配送一班,顺带捎回上行件,居民寄递时只需将地址填写为“内乡县电商园配送中心NX+编码”,即可实现快件由县到村直发直收。目前,内乡“县到村直达”寄递服务已覆盖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已累计向偏远乡村派送快件超500万件,配送费用由每件0.7元下降至0.4元,快件到达村民手中最快16小时内完成。

  (三)开辟农村创业“幸福通道”。

  我县电商与快递物流的深度融合,不但使物流服务站点由单纯的收发快递服务延伸至直播带货、小额信贷、农资下乡、农产品收购加工等多种业态功能,而且推动了“农村创业”“订单农业”的联动发展,走出了一条电商物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如马山口镇马坪村的返乡创业者通过电商物流融合,实现了线上直播接单、家门口发货,将周边四个村的香菇、粉条、食用油、土蜂蜜、蒲公英、土鸡蛋等20余种特色农产品卖向全国,产品销售火爆,发件成本每单降低1元,个人年创业增收10余万元,带动本地农民农户年增收超百万元。

  二、集采共配 聚爱赋能 高标准打造县域农产品上下行供应链体系

  我县紧紧围绕农产品上行增动能、下行提质量,充分发挥流通对农业生产的先导作用,对联农带农的支撑作用,深化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和主体载体培育,着力提升了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构建形成了独具内乡特色的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生态。

  (一)高规格打造县域农产品集配中心。

  采取“国有民营”联合投资模式,成立专业化运营公司,建设打造10000平方米的县域农产品集配中心“聚爱食材仓配中心”,科学规划建设仓储分拣区、标品存储区、生鲜操作区、检测公示区及食品安全大数据中心等功能板块,配套冷链仓储物流、自动化分拣加工、智慧检测监控等现代化设施设备,通过数字化集采系统,可实现数万买家同时下单,构建形成了“产地直采、集中处理加工、一品一码追溯、大数据监测、全程冷链配送”的农产品上行与优质食材下行闭环式供应链体系。截止目前,集配中心已同南阳本地94个合作社及大型蔬菜种植基地达成“集采”合作,服务集团1700多个养殖厂区、近15万员工,及南阳市中心城区、内乡县、西峡县300余所中小学、30多个公务灶、近30家企业超市,服务人数近 30 多万人,为其提供安全优质食材“集配”服务。

  另外,目前正在规划牧原聚爱食品产业园项目,除了高标准化仓配建设之外,还规划建设有豆面制品,炒货、调理冻经营多品类食品产品。占地面积16000㎡,建筑面积32000㎡,地上二层,首层层高大于8m;中心仓,占地面积16000㎡,建筑面积19600㎡,地上一层,局部二层首层层高大于8m。门卫室兼地磅房,占地面积60㎡,建筑面积60㎡,地上一层。

  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包括筛分、精选设备、自动化包装;畜禽肉菜预处理设备、面点制作设备、熟制设备、豆芽、豆腐、千张生产设备,计量包装设备、冷冻设备、清洗消毒设备、通排风设备、检验检测设备仪器、监控设备等。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生产分装类产品1487万斤,粉面制品3312万斤,豆制品3042万斤,调理冻品及熟食卤制品543万斤,分割肉制品2655万斤,鸡蛋精拣502万斤。同时中心仓进行租赁增加收入。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63546万元,年平均销售收入59733.24万元,年均为国家上缴增值税及附加4315万元,并能直接解决380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产业链上万人的就业,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可放大产业化效应,可延伸产业链,提高和转化农林牧渔产品商品附加值及转化率,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效益优势的转化,扩大带动当地种养殖业、运输业增收,社会效益良好。

  (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农产品上行。

  为提高本地农民种植水平,提升菜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依托聚爱食材集配中心,创新国企市场化运营机制,充分挖掘政策、技术、资金、人才资源效力,建立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产销一体化模式。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为农户提供种苗和全程技术指导等方式,在我县大桥乡、赵店乡、夏馆镇等乡镇打造了规模化、标准化的蔬菜直采基地5个,截止2024年6月,聚爱集配中心已累计签订订单农业种植面积1610亩,采购蔬菜量达166.53万斤,带动全县1500余农户增产增收,减少农业生产风险隐患,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带动农民致富,为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筑牢农产品食材质量安全防线。

  依托内乡聚爱食材集配中心,建立农品食材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大数据监测中心和专业品控团队,实现入库产品统检、政企“联合统控”和“一品一码”质量追溯,带动我县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规模扩大、覆盖更广,推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源头把控,极大提升了我县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守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谋发展促提升 创先进做示范 县域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内乡模式”

  近年来,内乡县坚持“龙头带动、项目驱动、环境牵动、全民行动”的工作总思路,以创新载体开辟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以示范建设引领县域电商提质升级,以工作实效勇夺国家级荣誉,取得丰硕成果,探索走出一条独具内乡特色的县域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

  (一)高起点打造电商产业园区。

  采用“民办公助”模式,整合各类资源,建成运营17.7万平方米的县域电商创业科技孵化园,由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龙头企业带动,优化整合园区场地、设施、人才和电商大数据等资源,大力发展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网仓集配、O2O体验、云展会等电商生态链服务,增强电商技能实训、品牌培育、包装设计、宣传推广、电商代运营等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截止目前,园区已吸引入驻县内电商、直播和配套服务企业127家,孵化创业项目60余个,直接带动创业就业2600余人,年营业额突破20亿元。成功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成为全市唯一、全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县级电商基地。

  (二)独创打造“直播+网货”集合基地。

  依托“京宛对口”合作机制,精心谋划打造了8.6万余平方米的内乡“创意电商直播梦工厂”,创新构建“前播+后厂”农特产品上行供应链集成化模式。其中,直播基地内设有“网红商业街”“乡村追忆”“动漫天堂”“农业大丰收”等4个特色直播场景供入驻团队免费使用,建设标准化直播间120个,培育发展本地直播团队(企业)30余个、直播网红500余个;网货加工基地内建设有规模化、标准化厂房10余座,引入本地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包装、仓储等配套服务企业32家,同时配套建设有运动场、智能充电桩、公共停车场等服务设施。直播网货基地的建设进一步补充完善了我县农村电商生态链条,打造了农特产品“电商圈+供应链”上行新模式,为内乡更多优特产品走向全国提供了新动能。

  (三)构建辐射全国的数字化电商平台。

  依托牧原集团旗下的聚爱数字科技公司,打造“聚爱优选”本地数字化电商平台,融合购物、订餐、同城配送、文旅、健康体检、金融理财等综合服务功能,2023年实现线上订单量163.26万单,线上交易额突破11.48亿元。以农产品上行和电商助农惠农为重点,依托平台建成内乡线上特色馆60余个,上架本地特色农产品200余种、生鲜蔬果1300余款,线上销售各类商品达1.1万余个,带动全县近3万余农户、农民实现增产增收。聚爱数字科技公司也因此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带领南阳实现国家级电商示范“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