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河南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 经验交流

构建农产品上行新格局

探索县域商业发展新路径

来源:本站 时间:2024-11-28 点击数:

  西华汉代置县,历称娲城、箕城、长平县等,唐代复名西华至今,是传说中女娲补天的地方,是商朝开国国君商汤故里,是先贤箕子诞生地,是春秋战国时期卫国国都,是距今2000多年龙泉寺所在地,是抗战时期的“小延安”。隶属河南省周口市,总面积1194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农(林)场,451个村民委员会(社区),97万人。近年来,西华县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打造县域商业发展西华县样板为目标,加快布局县域商业网点设施建设,进一步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着力构建农产品上行新格局,探索出了西华县特色的县域商业体系发展之路。

  一、整合资源加速产品流通

  为保障农村产品运输效率,西华县持续完善县乡村商业流通体系,加快实施农村“商邮快”网络融合工程,整合商贸、快递、物流等资源,实现全域统仓共配,着力打通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加速农村产品流通。一是降低物流成本。投资建设了仓储建筑面积3万多平米的电商物流公共配送中心,购置了快递全自动智能化分拣线,入驻圆通、中通、申通、韵达、极兔等多家快递,做到了“服务器共享、分拣系统共用、三段码互认”,发展多渠道配送,规划8条配送线路,快递配送车辆搭载6家快递,实行“一日两派”制度,1-3小时送达乡村,日均分拣配送快件10万余单,占全县快递量80%以上,快递成本降低30%。二是赋能商业网点。引导西华县本地商贸流通企业下沉供应链,建设“线下商品配送中心”和县域前置仓,为乡村商业网点赋能升级,开展数字化、信息化、品牌化、连锁化转型,利用自建物流向全县进行配送服务。截止目前,升级改造连锁化、数字化乡镇商贸中心和村级便民商店266家,加盟店251家,连锁店13家,基本覆盖全县所有的行政村,配送“伊利”“蒙牛”“今麦郎”“可口可乐”等专属品牌40多个,收购本地“辣椒”“大蒜”“洋葱”“红薯粉条”等年均200万斤。三是提升配送能力。借助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社区团购落户西华县优势,打造“线上商品配送中心”,向全县乡村提供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服务,打造了690个“自提点”,覆盖全县361个行政村,有效满足人们差异化消费需求,让乡村群众享受到了与城里居民同样高效优质服务。

  二、全方位助力农产品进城

  随着县乡村商业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让优质特色农产品上行有了更多更好的运输选择,西华县加大了农特产品种植规模,持续拓宽销售渠道,坚持“线上线下一起发展,两条腿走路”,进一步扩大西华县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一是拓展线下销售渠道。引导支持本地农民合作社与省内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平台采购商签订长期农产品采购协议,在西华县辣椒、红薯、大棚蔬菜等产地就近建设商品化处理设施中心和农产品电商直采基地。增加农特产品的商品附加值,如在龙池头村辣椒商品化处理设施中心配备了辣椒除柄机、色选机、剁椒机、分级机等商品化处理生产线,扩大周边辣椒种植规模千亩以上,提高辣椒深加工能力35%,实现了鲜椒和干椒随产随收,增加了辣椒的商品附加值,有效带动了周边3个乡镇、10个行政村800多农户,亩均增收2000元,既夯实了村集体的“家底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二是发展线上平台营销。借助淘宝、京东特色馆、美团优选、农购网等平台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淘宝-西华特产馆”“京东-西华馆”“农购网-西华田园消费帮扶专区”多个线上专区网城商铺。构建了“平台+直播基地+特色产业”的线上直播销售体系,西华县老杨家、京遥、胡三姐胡辣汤和娲都食品等多家企业开设抖音店铺,通过发布视频,开通工厂原产地直播等方式,向全国网友讲解和展示西华文化。同时,因地制宜建设了迟营蔬菜电商直播基地,黄桥水蜜桃直播基地,龙池头为农服务中心电商直播基地等乡村直播基地,培育出了桃子哥、国际丹、豆豆家生鲜、阿丰农场等100多名乡村带货主播达人。截止目前,西华县建设各种直播基地18个,企业直播间26个,乡村带货主播达人123个,开设网店1328个,年网络零售额20.9亿元。三是开展产销对接。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指导开通了淘宝西华特色馆、京东西华馆。开展的“西华洋葱卖全国”活动,当天就销售洋葱20多吨,帮助农户增收5000多元。重点挖掘西华优质农特产品,不断提升、打造我县电商区域品牌。涌现了像“黄桥娲桃”、“胡三姐胡辣汤”、“逍遥老杨家”、“古椹园”、“村粮”、“大喜岗”、“艾岗小辣椒”、“奉母粉条”、“赵庄牛肉”、“长永小麻花”等一批农特产品电商品牌,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增长30%以上,带动本地特色小吃、瓜果、蔬菜、红薯粉条等农产品走出西华,销往全国各地。

  三、倾力打造“电商+”的发展模式

  倾力打造“电商+合作社+农户”、“电商+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组织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由电商企业负责农特产品挖掘和网络销售推广;由电商服务商为农产品上行提供服务。合盛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600多亩种植桃树,邀请自愿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入社,并为他们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农户吴根家里以前也种植桃树,但是缺乏技术指导,桃子年年减产,销路难寻。自从加入和合胜的合作社后,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吴根没有了后顾之忧,年收入比以前增加了30%,如今破烂的房屋变成了新房。腾翔中药材有限公司引领农户种植艾草,增加农民收入,种植艾草农户每亩每年可增收500-800元。公司建设生产车间对艾草进行初加工,分装打包后线上经电商平台销售,形成一种自营自销的一种经营模式。目前公司有12个初加工基地、25个成品加工车间,可带动农村留守妇女、老人900余人就业。公司与仁和药业、南京同仁堂、修正药业、葵花药业、南极人等都有深度合作项目,公司生产销售的足浴保健包占据行业类目的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