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那些铿锵有力的豫商声音】
“深切感受到河南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深切感受到省市各级领导真心实意保护企业、服务客商、助力发展的深情厚谊。”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石磊
“豫商,无论走到哪里,都始终心系家乡,情牵故土。”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泽民
“回来了,就是要把事情做好,把产业做好,贡献一份力量,造福父老乡亲。”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张传卫
“希望能帮助家乡吸引大量优秀青年人才,带动河南数据产业升级发展。”
——慧博云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浩
“我们将继续扎根河南、回馈家乡。”
——深圳市凯旺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海刚
【深度观察】
豫商携手 踏春而行
——2025全球豫商大会开幕式侧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歌
3月的中原大地,春和景明、万物生发。30日上午,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涌动着春日暖意——2025全球豫商大会在此开幕。
8点30分,距离开幕还有一个小时,轩辕堂外已人头攒动。“好久不见啊伙计”“回家真好”……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传递出归家的喜悦;新加微信的提示音此起彼伏,串起合作交流的纽带。
穿过热闹的人群,步入展厅,美食香气扑鼻。今年,摆放着胡辣汤、灌汤包的美食展区成了热门“打卡点”。“这两年河南变化很大,日新月异,但咱的胡辣汤还是老味道,好喝!”带着外地客商一早赶来,明立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建伟赶快为朋友端上一碗热汤,“河南人待客,主打一个实在,锅碗瓢盆都端上桌,我们做生意也是这样,义利共生、诚信为本。”
日本河南同乡会会长刘延军拍下小笼包照片发到商会群里,瞬间激起数十条乡愁:“下次带着项目回来,咱们组团吃遍河南!”这份人间烟火,也由河南人的手机传到了世界更多角落。
热腾腾的胡辣汤暖了归乡游子的心。开幕式的推介环节,则让广大豫商和奋斗者感到“安心”。我省介绍交通区位、市场规模、产业基础等优势,重点推介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及优势产业品牌,并真诚向全球豫籍企业家代表和商会会长发出邀请,呼吁大家到各地赏春看景、寻找合作机遇。
“近年来河南对人才、创新等支持力度很大,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培育出全球领先的生产制造企业,让我们更坚信‘得中原者得天下’,看到公司做大做强、冲击世界一流的前景。”四川三三零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建伟说,今年公司将在焦作布局晶圆级半导体芯片基板项目,希望与老家的高端制造业一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样聚焦新质生产力,德国河南总商会会长孔明在备忘录上记下了“汽车制造”等关键词。“郑州比亚迪工厂每50秒就能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强大的生产力意味着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高效,这对跨国公司来说很有吸引力。”在去年举办的2024河南与跨国公司合作交流会上,孔明组织了一批德国企业来豫投资洽谈,今年首次参加全球豫商大会,他又发现了新亮点。
孔明表示:“今年将继续扩大德国企业来豫考察、交流的规模,积极发挥好商会的桥梁作用,帮助德国企业家在豫找到好项目、新项目,为老家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知名豫籍企业家代表现场分享经验,他们以亲身体验和企业发展历程为老家“拉票”。“豫商要回来,在河南这个大市场中沉下心、找位置,会有所作为、有大作为。”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张传卫说。
“进入智能时代,机会多多。河南这片热土能成事,能成大事。”推介河南时,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秦英林情真意切。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开幕式后,摆满美食的长桌前又聚满了人。大家热烈交谈,或谋划着未来几天的考察行程,或分享着河南的投资机遇。在胡辣汤的热气中,这场春日之约已生长出无限可能。
【企业家专访】
河南这片热土能成事,能成大事
——访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秦英林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辉
大学毕业回到南阳乡下养猪,从22头猪起步,秦英林用30年时间将牧原集团发展成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他以工程师思维重构传统养殖业,证明了传统行业也能诞生世界级企业。
今年以来,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秦英林作为河南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频频亮相,2月17日在北京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3月21日在郑州参加全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发言。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我们信心满满,急待进发,借时代之光,乘势而上,奋发有为。”秦英林多次发出民营企业家要“勇担时代重任”的声音。
和时代同步,坚持科技导向的产业思维一直是秦英林鲜明的特质。在猪舍设计、饲料营养、科学饲养、种猪选育等每个环节,牧原都坚持技术创新,30年来打造了种、料、康、养、智等20多项行业领先技术。从猪的自动化饮水、自动化饲喂,到研发“空气过滤猪舍”、推行疫病净化天网工程、打造高健康猪群,再到用合成氨基酸替代豆粕减少大豆进口,打造生态循环经济体……秦英林带领牧原把养猪从“农家活”变成了“科技活”,走出了一条科技养猪之路。
作为新一代豫商的代表,秦英林展现了新的河南企业家形象:技术信仰、全球化视野、社会责任与商业价值的平衡。
“河南这片热土能成事,能成大事。河南企业家受到厚重的中原文化滋养,既要坚守重信守义的传统和家国情怀,也要与时俱进,敢想敢干敢争先,同时还要有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的坚强韧性。”秦英林说,开创一项事业,需要一米宽、一万米深的专注创新精神,更需要坚持长期主义,从技术的底层元点出发向上突破,实现创新推动企业发展。
2024年,牧原股份出栏生猪7160.2万头,实现营业收入1379.47亿元,为“端牢肉盘子”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在河南投资60亿元打造超健康种猪选育平台,推动中国种猪育种实现跨越式发展。”谈起未来的规划,秦英林说。
商会要成为河南招商引资的“桥头堡”
——访北京河南企业商会会长陈向东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鹏
“豫商身上的‘中’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包容,‘真’是刻在骨子里的本分,‘拼’是代代相传的担当。河南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豫商站出来,把这些精神转化为实干的动能。”在2025全球豫商大会举行前夕,高途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北京河南企业商会会长陈向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陈向东去年4月就任北京河南企业商会会长,这是他第一次回乡参加豫商大会,格外激动,“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类商业资源丰富,商会要成为河南招商引资的‘桥头堡’,全面赋能家乡发展”。
陈向东介绍,他引入管理学中的“五项修炼”理念,提升北京河南企业商会服务:通过“自我超越”激发企业家创新动力,以“共同愿景”链接全国几十家豫商组织,以“系统思维”对接国内市场资源,吸引海内外豫商豫才豫资回归,助力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家乡洛阳市新安县当了10年教师的经历,是陈向东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创业打拼多年,他始终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学习者”。“一个地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把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做好。”他在采访中建议。
高途集团深耕教育科技领域多年,陈向东近年来结合企业发展“反哺家乡”。从2020年高途科教园在郑州挂牌,到2025年高途梦中心顺利开业,再到三期项目高途智成港开工,他带领高途集团在河南累计投资近20亿元,建成超10万平方米的科创园区,解决了数千名大学生就业。“这些园区的重资产投入看似是笨功夫,但我想在有能力的时候就多做一些,园区将来也会成为河南人才的‘蓄水池’。”陈向东说。
谈及对豫商精神的理解,陈向东的言语中,既有对中原文化的深厚情感,亦饱含对新时代豫商使命的深刻思考,“这次豫商大会之后,我们商会还要专门组织一批企业家到河南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不仅有豫商,还有浙商、粤商等,争取推动一批好项目、新项目落地”。
推动京豫诊疗“零时差”
——访三博脑科医院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阳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北晨
“酒香也怕巷子深。全球豫商大会为河南优势产业和营商环境提供了集中展示的平台,为家乡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注入‘催化剂’。”3月29日,在2025全球豫商大会召开前夕,记者在郑州专访了三博脑科医院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阳。
三博脑科是国内知名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以神经外科诊疗为主导和特色的医疗集团,从香山脚下的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起家”,发展到分布全国多地的7家脑科医院和3家综合医院,2023年,三博脑科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河南是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开拓创新的营商环境,在豫投资发展是三博脑科的重要战略布局。”张阳表示。
近年来,三博脑科投资近亿元在郑州市设立河南省首家三级神经专科医院——河南三博脑科医院,并于2022年开诊运营。此外,还投资9000万元成功改制洛阳北方企业集团职工医院,将二级综合医院升级转型为三级神经专科医院,成功并入三博脑科集团。
“民营医疗企业家要有‘双重底线思维’——既要追求经营效益,更要坚守生命至上的伦理准则。”张阳说,“几年来,集团本部投资购置先进医疗设备,先后派出数十名北京医疗专家驻豫坐诊、手术,推动京豫诊疗‘零时差’,丰富了河南地区神经专科医疗供给,助力家乡百姓‘大病不出省’。”
关于下一步发展规划,张阳表示,他将继续扎根河南,一方面践行“技术、服务、品质”的发展理念,围绕区域医学中心建设目标,做好临床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强化与地方高校、医疗机构深度合作,为河南经济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作出更大贡献。
回乡不是回归过去,而是投资未来
——访广东科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晓蓉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孔学姣
“每年我都会回河南参观考察,感觉家乡变化很大,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正在快速崛起。”3月29日,参加2025全球豫商大会的广东科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晓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郑晓蓉于20世纪90年代初到广东发展,2001年在惠州成立印制电路板(PCB)厂,并于2020年带领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在创业初期她也经历过资金、管理、原材料短缺等困难,但凭借河南人骨子里的韧性,最终转型高端PCB赛道。
目前科翔股份有5大基地,8家工厂,年产值近40亿元,覆盖多品种印制电路板产品。郑晓蓉介绍,科翔股份的优势在集成电路领域,与人工智能、汽车、手机等产品有较高的吻合度,希望能够助力河南相关产业的升级。
“此次我们在河南考察了比亚迪、超聚变、富士康、宇通等标杆企业,旨在全面洞悉客户需求,为这些优质客户提供定制化、高质量的产业链配套服务。”郑晓蓉说,“近年来,河南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显著提升,这也坚定了我们投资河南的信心。”
真正的回归是用产业纽带让全球豫商“拧成一股绳”。郑晓蓉认为,老家河南以完备的产业体系、充沛的人才储备、创新的制度环境,正成为全球豫商赋能中原、链接世界的枢纽。她也在着手搭建集聚电子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平台,争取组团到河南发展,推动沿海创新资源与河南制造基础融合。
“作为豫商代表,在回来参会的同时我也邀请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起来参会。”郑晓蓉说,不管是外来游子回家乡也好,还是同行上下游企业也好,都深深感受到河南对企业家的关心、重视,政府部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和政策支持。
“回乡不是回归过去,而是投资未来。”郑晓蓉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