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自贸区 > 信息动态

先行先试筑高地——写在河南自贸试验区挂牌5周年之际

来源:河南日报 时间:2022-04-01 点击数:

      走进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一件青花瓷盘引人驻足:它400多年前沿丝绸之路远销欧洲,如今依托保税仓从荷兰回流。

  瓷盘讲述着古今丝路故事,也折射出自贸试验区连通内外、交融东西的魅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自贸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发挥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自贸试验区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时光回溯到2017年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

  119.77平方公里土地,郑、汴、洛三个片区,中原增添了重大开放战略平台,孕育着转型发展的新动力,也牢牢扛起为改革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国家使命。

为大局筑支点

  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开放带动大发展。

  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谋求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自贸试验区应运而生。

  自贸试验区,这个通向世界的新窗口,本质是贸易自由,核心是制度创新。

  在这里,制度创新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商品要素流动性开放迈向制度型开放;改革与开放高度统一,高水平开放倒逼高标准改革;内外大循环连接交会,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眼开放发展大局,国家梯度布局自贸试验区。河南第三批获批自贸试验区,也是内陆省份的第一家。

  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在上一轮开放中的坚实成果,是河南自贸试验区获批的重要原因。

       内陆开放往往困于交通,破解之道也在交通。

  世界经济地理陆权海权转换,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的趋势,让我省破除开放空间障碍恰逢其时。

  不沿海、不临边的河南,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筑立体交通网络,丝路越织越密,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拓展了广阔空间。

       国家赋予河南自贸试验区的核心战略定位也与此紧密相关: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简称“两体系、一枢纽”)。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自贸试验区工作,组建高规格建设领导小组,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到片区调研指导,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财经委员会会议等多次研究相关工作。《关于推进河南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打造新时代制度型开放高地的意见》《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等重磅文件出台,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体系加速构建。

  从“立柱架梁、夯实基础”走向“全面推进、提质跃升”,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紧锣密鼓。这艘扩大开放的“破冰船”,这辆推进改革的“掘进机”,引领我省开放迈向新天地。

为国家试制度

  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高地,不是优惠政策洼地,意味着要攻山头、涉险滩,而不是要摘苹果、分蛋糕。

  5年来,河南自贸试验区加压奋进、蹄疾步稳,充分发挥国家试验田作用,一项项创新制度、一个个务实成果,从这里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国务院印发的河南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160项改革试点任务,基本都已实施,累计形成479项改革创新成果。

       如果简单算笔账,平均3天一项创新成果就从这里诞生。

  ——自由化便利化变为现实。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河南自贸试验区大刀阔斧、全力推进。

  以“减证”推动“简政”,打造“多证合一”改革品牌,在全国率先实行“二十二证合一”改革,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

  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一纸企业承诺书代替层层审批,监管部门把重点放到事中事后监管,项目开工进程明显提速。

  积极主动开展口岸通关和监管制度创新,首创性实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正面监管模式,推动货物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较挂牌前压缩77.6%和93.8%。

  只用短短3小时在手机上注册申请,唯爱康公司领到了河南首张企业电子营业执照;“拿地即开工”项目建设模式,郑东新区云湖智慧城项目土地摘牌次日即实质性开工。

      ——“河南版”规则标准独领风骚。

  互联网无远弗届的今天,开放没有中心与边缘,但有规则与标准。

  谁掌握了规则标准,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占领了制高点。

  我省自主研发航空集装货物整板转运车,10分钟内能完成20吨货物的装载,提升空陆联运装备水平,填补该领域标准空白。

  “空中丝绸之路”空陆联运、郑欧班列铁海公联运以及铁公空多式联运项目入选国家级示范工程,《河南省多式联运标准体系》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多式联运标准体系。

  加快推动郑商所海运指数类期货、中欧班列运价指数期货等研发上市,制度创新的不懈努力,让国际期货市场上响起河南声音。

  ——法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设立自贸试验区法院(法庭)和知识产权法庭,郑州片区法院2021年12月挂牌运行,成为全国第5家自贸试验区法院。

  自贸试验区是“种苗圃”而非“栽盆景”,复制推广创新制度经验是重要使命。

  5年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一码集成服务”等14项创新成果被国家采纳推广,投资项目承诺制、“多证集成、一照通行”等80项创新成果在全省推广。

  试验田里根壮叶茂,溢出效应日渐凸显。

为地方谋发展

  跨境电商像是打开了魅力“盲盒”,德国啤酒、法国时装、韩国化妆品纷至沓来;而西峡香菇、灵宝苹果也俏销海外,偏远乡村与全球市场紧密相连。

  这样的产业新图景,离不开自贸试验区带来的神奇嬗变。

  自贸试验区既肩负着“为国家试制度”的使命,也承担着“为地方谋发展”的重任。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制度红利不断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

  ——交通区位优势放大,助力枢纽经济发展。

  国务院支持郑州机场利用第五航权,郑州机场新增多条货运航线,航空电子货运试点建设全国领先;郑州获批全国第四个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郑州获批建设中东部地区唯一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2021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70万吨,稳居国内第6位;中欧班列(郑州)开行1546班次,班次、货值、货重同比均大幅增长。

  聚焦“两体系、一枢纽”战略定位,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河南的交通区位优势正加快转变为枢纽经济优势。

  ——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郑州片区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现代物流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现代金融、大数据产业加快构建;洛阳片区高新技术企业375家,是挂牌前的4倍,智能制造企业占六成;开封片区去年获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实现我省特色服务出口基地“零的突破”。

  截至2021年年底,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入驻企业11.7万家,注册资本1.3万亿元。益海嘉里、上汽、华为等知名企业入驻,世界500强投资企业或机构125家。

  跨境电商“郑州模式”享誉国内。近年来,在“1210网购保税进口模式”等制度创新引领下,全省跨境电商生态体系不断完善,总体发展水平和业务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大力招引科技项目,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中原科技城招引上汽集团云计算软件中心、华为河南区域总部等14家头部企业机构,签约京东方、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领军项目98个,海康威视郑州科技园、浙江大华中原区域总部等项目开工。

  有学者指出,开放有时相当于一场工业革命。在河南自贸试验区引领下,中原正在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为未来拓空间

  目前全国自贸试验区共21个,各区尽展所长,竞相发展。

  “不产一滴油”的浙江,通过自贸试验区打造出万亿级油气产业集群,武汉自贸试验区“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迈入万亿规模;广东、海南等推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高端人才吸附集聚能力大大增强。

  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开放强省目标,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五区联动、四路协同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河南,对外开放进入新时期,信心满怀、步履铿锵。

  以开放深化改革、以开放推动发展,河南自贸试验区也肩负着新的重大使命。

  ——谋扩区。

  继上海、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后,多个省份的自贸试验区也在积极谋划扩区。

  我省将积极推进将航空港实验区作为自贸试验区扩区重点,实现政策叠加和开放赋能,空港陆港双港齐头并进,着力打造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2.0版。

  ——引人才。

  在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人才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而高端人才、科研机构等恰是我省明显短板。

  我省将推动制定支持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专项政策,实施便利的人才出入境政策,加快完善国际化配套设施建设。

  ——抓产业。

  坚持“项目为王”,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推动各片区招引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做大增量、做强存量、激活变量,发展数字贸易等新兴产业,提升片区高质量发展能级。

  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

  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的河南,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中原开放的大门必将越开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