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媒体报道

2023全球豫商大会 | 这些企业缘何落子河南

来源:河南日报 时间:2023-04-22 点击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静

  “鹤壁创新生态良好、政务服务高效、营商环境一流,是吸引我们持续加码投资的重要因素。”4月21日,2023全球豫商大会现场,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与鹤壁淇滨区政府上台签约,共同在鹤壁打造航天宏图华中总部卫星制造及运营中心项目。

微信图片_20230422072601.jpg

  增进乡情的同时,2023全球豫商大会也成为我省推进经贸合作交流的良好平台。会议现场,共有55个项目集中签约,合同引资额636亿元。紧扣推动“豫商合作”重点,签约项目中有省外、境外豫商投资项目33个,合同引资达442亿元,数量和引资额均占总量的六成以上。

  “这次签约项目特色非常鲜明,符合我省产业发展需求。”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分析,签约项目涵盖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项目产业新、质量高,将对我省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天宏图此次签约项目格外引人关注。根据项目规划,双方将在鹤壁布局卫星遥感上中下游全产业生态,带动卫星产业达到千亿级规模,建成国内一流的卫星产业发展先行区。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形成年产值约10亿元,利税5000万元。

  这样一家与卫星打交道的“高大上”企业为何相中鹤壁?项目签约人在高度评价当地营商环境的同时,也解释了更深层次考虑:“鹤壁有着良好的数字产业发展基础,尤其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风生水起、势头迅猛,特别是京东、阿里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纷纷落地,为航天宏图不断丰富拓展智能应用场景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营商环境更好”“产业支撑能力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等,成为此次携项目来豫投资的企业家评价河南的高频词。

  此次,优合集团旗下优合产业有限公司与郑州经开区达成合作,落地建设“优合集团中原温控食品智慧冷链综合体项目”,总投资额约12亿元,将高水平打造华中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全球温控食品产业基地集群,建成投产后预计产值不低于3亿元,并将引入超300家上下游企业。

  优合集团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进口冻肉和水产品供应链平台,也是智慧冷链产业园领域的领跑者。新项目选择与郑州合作,首先相中的就是河南巨大的消费市场。“河南不仅自身消费潜力巨大,且区位优越,从这里出发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多个消费市场。”优合集团投资拓展总监刘念表示,除了消费市场,人文底蕴浓厚,营商环境优越,为项目的成功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坚实支撑。

  而从河南走出去的豫商代表也在重新“认识”河南。“家乡这几年发展太快,变化太大,每一次回来都有新感受。”山东省河南商会副会长于吉涛说,“我们这些在外打拼的河南人都很骄傲,为家乡发展助力的责任感也更强。”

  此次,与山东省河南商会一起来豫参会的,还有20多家当地的企业代表。于吉涛介绍,大会结束后,商会将组织企业到河南各地接洽项目,重点围绕环保、流通等行业达成一批合作,“争取在两省之间架起一座更便捷通畅的合作桥梁。”

  “我们非常看好家乡的发展,这次回来就是寻找具体的投资合作机会。”全英河南同乡联谊会暨英国河南商会常务副会长饶涵表示,“河南近年来的开放发展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成立于2016年的英国河南商会目前已聚集了400多位在英豫商。接到大会邀请后,商会非常重视,包括会长在内的多位负责人纷纷回乡参会。

  “河南对外开放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四条‘丝绸之路’的建设推进,重塑了中原腹地对外经贸交流的新优势。”饶涵表示,以大会为纽带,商会代表已与洛阳、平顶山、驻马店等地做进一步沟通,在跨境电商、生物医药等领域推进落地一批项目。

  专访

  把河南的商机传播到欧洲

  ——访欧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执行主席赵文超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敏

  “河南人文历史厚重,河南人含蓄、内敛又不乏创新与奔放,‘内儒外商、兼济天下’是豫商精神的核心。”4月21日,欧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执行主席赵文超说,作为豫籍旅欧华侨,希望通过本次全球豫商大会,更近距离地感受家乡风貌,把河南的变化、好客和商机传播到欧洲。

微信图片_20230422072745.jpg

  推动河南地方政府与希腊地方政府就缔结国际友城签署数对意向书,促成希腊驻华大使自中希建交后首次访问河南;作为国际智库组织,欧中发展研究中心策划举办了“文明古国论坛”,与河南大学就智库间合作达成初步意向;加快推动中欧陆海快线项目在河南落地,搭建互通有无的国际贸易平台……作为中欧发展的观察者、研究者,赵文超多年来致力于推动豫欧、中欧在各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近年来,河南经济社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通过“空、陆、网、海”四条丝路连接起世界主要经济体,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建设四条丝路的基础上,河南应更积极、更勇敢地拓展陆海联运,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海外仓、创建出海口,应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赵文超认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创新意识,形成与制度型开放战略相适应、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的国际化思维,地方政府要主动作为。

  赵文超提出,无论是对标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标准经贸规则,还是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法治护航的作用不可或缺。河南新近提出促进司法审判与国际仲裁、外商投诉权益保护多种机制互补、衔接,完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等,对引资引智都是重大利好。

  “中欧经济合作潜力无限,相信河南在积极对接重大国家战略,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中会做得越来越好。”赵文超说。

  助力河南在世界舞台更出彩

  ——访俄罗斯孔子文化促进会会长姜彦彬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敏

  祖籍商丘的俄罗斯孔子文化促进会会长姜彦彬,已多年没有回过家乡了。“借着这次参会重返河南,非常激动和开心。”4月21日,姜彦彬说,本届全球豫商大会对凝聚豫商人心、汇聚豫商力量,助力河南在世界舞台更出彩意义重大。

微信图片_20230422072840.jpg

  用好孔子名片,凝聚华商力量,传播中华文化,是俄罗斯孔子文化促进会成立的初衷。多年来,该协会在俄罗斯不同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当地民族喜闻乐见的活动,旗下聚集了一大批中俄两国企业家,组织了多场中俄企业之间的经贸合作活动。

  不久前,中俄宣布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些利好无疑为地方合作搭建了广阔平台,在不断升温的友谊中,两国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姜彦彬说,“为出席本届豫商大会,我们带着在俄罗斯20多年深耕的全方位资源和俄罗斯与中国、河南合作的强烈愿望,来接受家乡父老交付的任务,寻求合作伙伴的对接。”

  近年来,莫斯科“孔子杯”中国体育与文化艺术项目大赛,已成为中俄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河南作为文化大省、体育大省,‘孔子杯’几乎是量身定制,为我们宣传河南,传播河南文化、黄河文化搭建了非常成熟的平台。”姜彦彬说,今年7月份即将举行的第三届“孔子杯”大赛,规模、场地都会有大幅提升,“希望能让河南的体育、武术、文化走出去”。

  据介绍,今年首届俄中健康生活方式产品博览会将在莫斯科举行。姜彦彬此行将与河南有关部门进行深度对接,希望促成家乡的相关企业和组织积极参与这项经贸活动,展示好河南形象。

  “今年,中俄合作的范围和深度还会有大的飞跃。期盼河南抓住这个机会,企业要勇于走出去,主动出击;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人才和技术引进等方面,拿出更切实的政策,落实到更具体的行动中。”姜彦彬说,在俄罗斯的豫籍商人愿意做好境外的牵线搭桥和服务工作。

  争取城市智脑在河南率先落地

  ——访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敏

  “我出生在驻马店、成长在郑州,能够回到家乡参会,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4月21日,受邀来参加2023全球豫商大会的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说。

  “近年来,河南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全省面貌日新月异、发展形势喜人。”

  在周鸿祎看来,前瞻性提出“十大战略”,有力推动了河南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数字化转型战略”,使河南在建设“数字河南、网络强省”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也为360集团在河南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据介绍,360集团已先后在鹤壁、郑州高新区和郑东新区、洛阳、驻马店等地落地发展,成绩斐然。“豫商大会是海内外豫商回报家乡、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我们决心坚定不移地加大在河南的投入,在河南各地建设城市安全大脑,创新数字安全服务模式,为河南产业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为河南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周鸿祎说。

  周鸿祎注意到近期大热的GPT(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可用数据来训练的、文本生成的深度学习模型)。“GPT的出现,代表着强人工智能、超级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背后是一场工业革命级的巨大技术进步。随着GPT的出现,大模型就像发电厂,把大数据从‘石油’加工成‘电’,赋能千行百业。”他说,未来中国不会只有一个GPT,每个城市都将会拥有自己专属的“GPT大脑”。

  据了解,360集团也推出了“智脑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将像智能助手一样支持城市各行业场景应用创新,成为众多城市访问、控制、调度的智能中枢,最终形成城市专属的私域大模型,为政府决策提供“专家支持”。

  周鸿祎表示,依托360集团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上的积累,可以帮助河南打造自有的、安全可控的GPT,把城市专有的数据加入训练过程,完成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型,“我们争取城市智脑在河南率先落地。”他说。

微信图片_2023042207343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