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公平贸易 > 预警信息

关于“美国对中国全面加征高额关税”的预警提示及法律救济路径分析

来源:北京中银(郑州)律师事务所 时间:2025-04-09 点击数:

  一、预警提示

  2025年4月8日,美国宣布对华加征最高达54%的关税并宣布将继续额外加征50%的关税,覆盖电动汽车、锂电池、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并首次将东南亚中资代工企业纳入打击范围。此举不仅冲击全球供应链,更对中国出口企业构成法律合规、国际仲裁及贸易规则重构的多重挑战。本文从法律视角分析关税政策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结合全国及河南地区数据,提出初步法律建议。

  美国此次关税政策首次将“转口贸易”纳入监管范畴,要求东南亚中资企业提供原产地证明。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对美出口额达3.7万亿元,面对此次关税战,我国机械电子类(占41.45%)、纺织鞋服(12.55%)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首当其冲。以智能手机为例,关税成本占比将超过50%,企业若无法通过合同条款转嫁成本,可能触发国际贸易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争议。

  河南作为内陆经济大省,2024年GDP达6.36万亿元,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河南省经济占比中外贸依存度约12.9%,郑州、洛阳、南阳三地对美出口占比超18%,例如富士康等大型企业出口额占比超过70%,关税战将会导致此类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大幅降低,影响重大。

  二、法律救济路径

  1、利用郑州自贸区政策,试点“保税研发+离岸贸易”模式,规避原产地限制;

  2、建议外贸企业针对关税政策修改外贸合同部分条款,例如阶梯式成本分担条款;

  3、通过wto等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构进行诉讼、仲裁,以抵抗关税提高造成的损失;

  4、建议建立"国家-地方-行业-企业"四级响应机制,在河南试点"贸易救济保险"制度,将应诉成本纳入政策性保险范畴。同时加强国际法律人才培养,支持郑州大学等高校设立"国际贸易争端解决"专业方向,为应对常态化贸易摩擦储备专业力量。



  北京中银(郑州)律师事务所

  2025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