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墨西哥政府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大力发展光伏、储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然而,受地缘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墨西哥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对外国新能源产品施加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墨西哥政府通过以下措施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强制储能配套政策。2025年3月起,所有新建风电和光伏项目必须配备30%装机容量的储能系统(储能时长至少3小时)。到2030年,墨西哥计划新增21.8GW清洁能源装机,其中光伏占比超50%。私营资本参与机制,允许外资以三种模式进入电力市场:
-全部绿电出售给国有电力公司CFE;
-与CFE成立合资公司(外资持股≤46%);
-独立发电商(IPP)模式,直接参与电力批发市场。
除了上述配套政策,税收优惠和“碳信用”支持力度较大,可再生能源项目可豁免碳税(约3.5美元/吨CO₂),或通过碳信用抵扣10%税款。本土产业链扶持计划通过补贴、关税减免和技术转让优惠,在3年内建立本土储能制造生态。
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领导者,在光伏组件、储能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但进入墨西哥市场时仍需应对政策波动、本土化要求和美国贸易壁垒等挑战。尽管墨西哥鼓励新能源发展,但对外资仍有限制,比如外资股权限制,锂矿开发完全禁止外资参与,仅允许墨西哥国有公司(Litio para México)勘探。输电与配电由国家控制,外资仅能通过特许经营参与。新能源设备(如光伏组件、储能电池)需满足30%本土化比例,否则可能面临额外关税。进口关税也进行了调整,2024年10月起,取消电动车15%-20%的关税优惠,导致中国电动车出口成本上升。除此之外,美国施压墨西哥限制中国新能源产品,防止其通过墨西哥“迂回”进入美国市场。
目前,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墨西哥主要以组件出口占主导。2023年,中国光伏组件占墨西哥进口份额超70%(隆基、晶科、天合光能为主)。 墨西哥本土产能不足,短期内仍依赖中国进口。光储一体化项目机会较多,墨西哥规划6个大型光储项目(如索诺拉州1.2GW项目),中国企业可提供“组件+储能”打包方案。另外,储能电池行业墨西哥暂无本土电芯产能,宁德时代、比亚迪占据80%进口份额。中国企业可提供“电池+BMS+EPC”全链条服务,如阳光电源在墨部署200MWh项目。
但是我们也面临本土化政策和美国的压力。2025年后,新建项目需满足30%组件本土采购,比亚迪宣布2024年在墨建厂(年产能15万辆)也是这项政策的结果。美国可能要求墨西哥审查中国组件是否“规避关税”,威胁对“中国车企借道墨西哥”加征100%关税。
墨西哥新能源市场潜力巨大,但政策环境复杂。中国企业需采取“贸易+投资”双轨策略:
1. 短期:利用现有政策红利,扩大光伏和储能电池出口。
2. 长期: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贸易壁垒,降低政策风险。
3. 地缘政治应对:密切关注美墨贸易关系,灵活调整市场策略。
未来,中国新能源企业若能有效结合政策合规性、本土化布局和供应链优化,将在墨西哥市场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河南舟讯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7月15日